作者/雪雪泥 东山再起
悠游泛海的谢安石和游历蜀道的李太白
东晋宰相谢安与盛唐诗仙李白均崇尚玄学、喜欢隐逸、追求个性、淡泊名利、热爱山水。
01 为什么谢安追求隐逸玄游,却成为善始善终的政界名流?
谢安出于自己内心的追求而隐居东山,向来有弘远之称。“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这或许就是谢安成功的原因之一。
《世说新语·雅量》
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谢安在泛舟中的表现,比孙绰等人沉着冷静,即便内心恐惧,外在仍然镇定自若。
经过这件事,谢安临危不惧的气度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气量,足以统领百官,稳固社稷,安定社会民心。
经过这件事,谢安的人品声望又与日俱增?
果然,当谢安的人气空前高涨的时候,著名的权臣桓温看中了他。再加上谢家遭遇一连串的变故,为了支撑家门,谢安走出了东山,来到荆州做桓温的征西将军司马,从而正式步入政坛,开启了一代名臣的仕途之路。
02 谢安为什么缕辞辟命?
在此之前,为什么谢安多次推辞朝廷征招?
东山再起之前,征召谢安的官职大多为“郎官”一类的中低级属官。有司徒府的佐著作郎,相当于当今的文字秘书,“佐”是助手的意思;有尚书郎,并琅琊王友,但谢安因对征召他的司马昱的评价不高也拒绝了;还有吏部尚书范汪征召他为吏部郎等等。
与出仕低级属官有所不同的是,隐居还具有更为特殊的的社会意义。上古以来,隐士们都被掌权者看重。越是隐居山林,就越有人捧着高官厚禄等在门口请隐者出山。
此外,东晋门阀政治之下,一个人官职的高低,家族出身十分重要,名望更为重要。当时的名士们深受社会推崇,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所以没有官职不要紧,先在名士云集的上层社交圈里博得好口碑,比在官场中从中低级官吏举步维艰,一步一步艰难攀爬更有价值。
谢安深谙此道。直到谢安四十岁时,都在绍兴隐居。但他既不做中隐于朝、承袭先祖的官二代,也不做小隐于野、怡然自得的农民,而要做一直活跃在名士圈最前沿的实力派。
诚所谓“谢安不在朝堂,但朝堂始终有谢安的传说。”
在名士圈里攒了二十多年的人品,谢安终于等来了他要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来得也不太合时宜,但不管怎么说谢安出山做官了。
03 李白为什么反复歌颂谢安“为苍生起”?
李白对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兴趣爱好十分熟悉,他还写过许多首赋咏谢安的诗歌,以诗仙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谢安的仰慕之情。
一、咏谢安隐居东山
如《秋夜独坐怀故山》的前两句: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
谢安的原籍是现在的今河南太康,魏晋名为陈郡阳夏,出身士族的。
在西晋末年,谢氏家族随王室南迁,谢安落户会稽上虞,隐居东山。虽然一度曾赴扬州应卯任职,但他不久就称疾辞官,回东山隐居。
二、咏谢安东山再起
李白在《赠友人》一诗中写道: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一诗的序中,李白说: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
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
李白诗中的“东山”,指谢安长期隐居在会稽上虞的东山;这里所说的“桓公”,指的是征西大将军桓温。桓温曾多次请谢安出山入仕,李白认为,谢安之所以答应为的是“苍生”。
类似这样的仰慕之句还有: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苍生”,指的是百姓,百姓也叫“黎元”。
李白赋诗,歌颂了谢安保护晋室江山,使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使谢氏家族流芳千古的丰功伟业。
三、咏谢安功成身退
“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也。”这是李白为《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一诗所写的序言。
诗的全文如下: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谢安出山从政的历史背景,突现了谢安临危奋起,力挽狂澜,普济苍生,功成身退的历史功绩和政治风度,值得反复吟咏。
关于谢安功成身退之后的潇洒生活,李白在《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有所描绘,并且表示其仰慕之情: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空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在思想方面,李白羡慕小隐的谢安;
在行动方面,李白酷似远游的屈原。
富有政治热情的李白,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但不幸的经历却造就了伟大的诗人。
或许李白一生都在用赋诗来追问谢安,为什么自己拥有盛唐文人用世之心,却不能在朝堂大展宏图?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