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两两育儿
谈起虎妈,人们脑海中浮现的词往往是:钢琴、奥数、强迫、严格、咆哮、不近人情。
现实很矛盾。一方面,钢琴课、奥数课总是人满为患。另一方面,“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声音时不时就冒出来占据道德制高点,让已经很疲惫的家长反增焦虑。
其实,推娃,本身没有错。推不好的都错在方法。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怎样避免孩子的反感,做一个有方法的推妈。
推娃的三大理由
我想先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说一句,娃是应该推的。
不过推娃的原因不应该是“大家都在搞奥数”,也不应该是“女孩子学学钢琴多有气质”,更不应该是“孩子成绩落后我太没面儿”。
推娃的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帮助娃培养好的习惯。人都有惰性,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需要一点坚持。孩子喜欢钢琴,练到一个月可能就累了不想练了;孩子喜欢算术,题越做越难就想放弃了。这时,有个外力推他一把,孩子得到的,是坚持、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的习惯,是一个“我可以更好”的信念。这才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
推娃,还是为了给他展示更多的可能。世上绝大多数深层的快乐感,都是要通过努力得到的,在愉悦来临之前需要很多知识和练习的铺垫。这个过程远远没有读读武侠小说、打打电子游戏来得舒服。陪着娃走过那看似枯燥的积累期,他会发现,创造原来可以让世界如此美好。
推娃最末位的理由,才应该是那个具体的结果。不是人人都能成XX家,但是人人都可以变得比原来的自己好,一两项自我娱乐、与朋友交流的技能爱好也是一辈子的财富。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这些不还是那套“你以后会感谢我”的说辞吗?为什么好多家长这么施行下来,孩子却反感透顶呢?那就是具体方法不对了。
找对了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自推娃”,推爸推妈的日子自然就轻松了。
推,要找对方向
以概率来讲,父母找个自己基因好的方向,推起来应该是比较愉悦的。比方说我,五音不全,绝对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去强推孩子学音乐。
父母资源比较多的方向,也会容易推。父母容易从更高的层次给予引导,孩子也容易获得正反馈。这资源甚至不一定是个人的。像我一个朋友,推女儿花样游泳,孩子又喜欢又蹭蹭出成绩,最初选择只是因为全州唯一正式的少儿花游俱乐部就在附近。
但是,无论父母的基因、偏好、还是资源,都比不上孩子的兴趣来得重要。
我有个闺蜜,自己是数学博士,老公是计算机博士,大女儿七岁起就开始在象棋比赛中得奖。可是,二女儿就是从数数起就费劲,根本推不动。
有一天,她发现四岁多好动的二女儿拿着八岁姐姐的全是字的书,能安安静静看上一个小时。尽管孩子那时其实不认字,尽管孩子甚至经常把书拿倒,但是她果断决定,二女儿要推的是阅读写作。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女儿在文科上绝对是“自推娃”,参加报社、辩论赛,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推,要巧用方法
有个我很敬佩的H姐姐,自己和老公都事业有成,感情融洽,自己还不到四十,两个儿女都送进了藤校。跟她请教推娃之道,H姐姐说,关键在于用很小的力气,就把娃拨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H姐姐很早就开始推孩子学数学,但是与其说她是在推数学,不如说她推的是学习习惯。从孩子四五岁起,每天都有半小时家庭学习时间,她手把手地教孩子,老公也在旁边投入地读书工作。
适合她的孩子的方法是,学习要一路向前,稍微不扎实没关系,越学越深,自然就巩固了前面的。她的孩子们初二能一路自学到大学微积分,又在跟着学校进度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学中的漏洞全补上了。
她推娃也不跟风。在美国流行着各种早教理论、实践手册的大环境里,她选的数学教材是一本几十年前的的中文薄册子。里面的应用题背景还是“农民分了地主的田地”,可是所有的知识系统严谨明了、清清爽爽。
我有时去调侃她,说你家娃教得好,可能主要还是基因好吧。H姐姐很认真地和我说,教孩子这个事,最有成就感了,因为不管你的孩子本来条件如何,都可以因为你的努力和思考,提升一个水准。
推,要放长眼光
父母的眼光太短浅,心态太急躁,就会推错了地方。
推在面子上,不推在里子上,孩子不光无法收益,还会跟父母一样落下不踏实、急功近利的毛病。
林妙可是个特别悲哀的例子。她妈妈肯定是想推她在演艺圈的发展,可是推的方式是让她在一个又一个场合不断重复自己“天真女孩”的姿态,消耗人气资本,却全然没有真的给她培养点安身立命的才艺。
这种现象在普通人中也屡见不鲜。早前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份某地初中生科研比赛项目目录,很多课题即使基本概念也需要大学知识的储备才能理解,完全就不是正常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一看就主要是大人给做的。
父母这种推法,让孩子以为知道几个名词就是懂了,还能做科研了,还能得奖了。等他们以后真的需要做科研时,或者做任何需要下苦功夫的事时,还不得想买块豆腐撞死.......
推,要使对力道
推妈,要是用力过猛,就成了饱受争议的虎妈。
近来大热的才女们各有一位虎爸。舆论里不少声音说是虎爸教育成就了她们。可虎爸都是让才女成人后一说就掉眼泪的话题。
徐静蕾表示,爸爸的打压造成了她童年的阴影,造成她后来的加倍反叛。
董卿说,爸爸的严苛和打击让她一辈子没有安全感,甚至让她的个性也“越亲近越苛刻”,影响到亲密关系。
这不禁令人遗憾地想,这两位父亲都是如此地重视教育、投入教育,但如果他们不是这样用力过猛,多些沟通疼爱,少些言语暴力,女儿们的童年会多出多少自信与快乐呢?
而且,推得太大力,有时结果并不好。新闻里不乏孩子被望子成龙的父母逼得精神出问题、甚至轻生的例子,令人警惕。
想用对推娃的力道,得搞清楚三个问题
(1)孩子吃软还是吃硬。对有些孩子来讲,鼓励远比批评有用;有的呢,就需要大人给点压力。
(2)孩子要快还是要慢。有的孩子一有进步你就应该赶紧趁热打铁,有的孩子呢就必须跑跑歇歇才不会厌倦。
(3)孩子要多还是要少。有的孩子非得碎碎念,有的孩子呢,你就只能在关键时刻淡淡来上一句,再多一点都是过犹不及。
最后再次提醒,无论怎样推,都应该记着,那个目的是为了让娃变得更好。所以请永远不要使用羞辱性、伤害性的语言,不要给孩子打上负面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