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是这样定义爱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一)亲爱
真正接触医学后才发现生命形成初始便艰辛,从细胞水平增殖分化为个体这一看起短暂的过程,不亚于唐僧师徒的西方求经路,妖魔鬼怪突击,洪水猛兽偷袭,奇山险水挡阻,还有各种不确定因素暗中作祟。
精卵相遇,隔阂溶解;深情相拥,合二为一;独步前行,着床安居。脐带为桥,血脉相连;以吾营养,予子能量。汪洋海中荡,从此我不曾停滞生长。
第一声啼哭吸入人间气,第一次张望惊呼明亮,第一次直立竖起脊梁——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在庇护下。
我始终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和父母的缘分并非偶然。对于父母而言,子女的存在似乎更是理所应当。他们怀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还是毫不迟疑地张手欢迎你的不期而遇,并用余下的所有来为你创造最好的生活,不曾问过为何,仿佛使命使然。
子女对于父母的存在,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生活的定心石,子女在,我不能倒,再多压力也会承担,再多苦痛也得坚强;父母对于子女而言,是生活的保障,更是天然的避风港,我往你膝前一靠,你会为我抵挡所有的喧嚣,父母在,有归家。
(二)友爱
说来神奇,中学时代反复背诵的诗句和默写的公式大多都已被封锁的记忆大门中,而和你们的初遇记忆却始终清晰。第一眼的偷瞄,第一句开口的话,甚至那一天的天气都能想起。
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在三观建立成型的阶段我们互相参与对方的思考,潜移默化间竟滋生出超越有形成分的相似——那是一种心灵上的不言而喻和不谋而合。
曾以为友谊也是日久生情,现在才发现绝非如此。每天朝夕相对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朋友,也最可能成为彼此讨厌的人。正如前言,现在的我们已是完整的独立个体,有各自健全完备的三观系统,一旦遇见新的人,往往只能调试系统去适应,而很难重塑。成为朋友变得越发困难,没有经历漫长岁月考验的友谊似乎显得不够契合,未曾知根知底过,始终心怀防备。
有人说,爱情经不起平淡,友情经不起风雨。其实真正的朋友哪会一直平静无波澜?我所理解的是,真正的朋友,会有冲突,会有不认同,但那一刻的疏远和尴尬后,我还是在这里,我百分百的理解和支持你。
(三)情爱
情爱里无智者,想得却不能得;情爱里有勇者,奋不顾身往前跃。
有人一见钟情定终身,有人熬过七年之痒也只能相忘江湖;有人品行端良无奈爱而不得,有人游走花柳间偏偏有痴人守;有人掏出心来给你糟蹋你不要,有人对你不屑一顾你却宁愿对他俯首称臣。毫无章法可言,亦无道理可寻,只能美其名曰缘分天注定。
只能从个人的经验来描述这种恍惚于天地间的神秘——像是在茫茫人海中眼神突然有了焦点,有他在的时候自动马赛克了其他的人物环境;或是四目相对时电流疾速流过心脏,心脏超负荷跳跃着迅速充盈双颊毛细血管,滚烫和樱桃红让人想要躲开那种猝不及防;也是那种燥热的夏天里,我坐在你的单车后座上,你的汗味是香的,吹来的风是凉的。
拜伦说,对于男人而言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女人,确是生活全部的所在。虽有一点夸张,不适用于全人类,但在绝大多数的人身上,似乎无需再度论证。这种感情,从来就不平等,没有砝码可以去让天平平衡,只能它自己左右摇晃着寻找一个相对稳妥的点来抵抗重力的不均匀;倘若左右悬殊太大,加之外力作怪,天平必然会动荡着倾斜,然后毫无疑问地,一方颠沛着陆,一方不知坠落何方。
三种爱,很难用圣经的定义来界定,甚至细细揣测,竟觉得没有一种爱能全然符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爱,也不会成为我们用来评判对方爱的标准。相反,我却常常用爱的定义来审视我对身边人的感情,尽可能地去爱我所爱的人。也许笨拙,但足够真心。
感激生命中定数般的相遇和重逢,也庆幸我一直都能勇敢地去爱。爱父母要趁早,莫待青丝变白发,空悲切;爱友人要真诚,我们红尘作伴,要活得潇潇洒洒;爱爱人要尽兴,今朝有酒今朝醉,你不走,我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