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互联网金融在城市的覆盖范围确实广泛,但仅仅在城市发展是不够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也不应该被忽视。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日前,上海财经大学正式发布2015年度千村调查研究成果。这份通过“行走在田野”得出的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互联网金融Say NO。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调查结果呢?
1.观念与行为的固化
农村居民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依赖度很高,他们宁愿耗费宝贵的时间去网点排队,也不愿意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农村及乡镇生活节奏较慢,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当地人会选择步行至银行网点排队,权当散步借此消磨光阴。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便捷优势在下乡之后的表现并不明显,人们不具有时间成本意识,互金服务的场景化基本无法形成。
2.缺乏用户
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4%的家庭购买过理财产品,仅有8.1%的受访者听说过P2P。并且保险的覆盖率严重偏低,仅有40.3%的家庭购买过商业保险,且保费占例过低。居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不禁令人咋舌,如此情景又谈何发展呢?
3.缺乏体验,用户不满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在用户教育费用的投入方面可谓是下了血本,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口碑,甚至令当地人产生偏见。农村居民无法形成对互金的全面认知,互金服务无法与目标用户有效沟通,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连下乡的基础都不具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亟待解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也能普及到农村的各个地方,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诸多优点,形成普惠金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