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读《坚毅》这样理论研究的书籍,开始的时候很没有兴趣,因为是作业,只好坚持下去,靠出声读书才坚持下去。直到昨天,我读到了一个话题:对孩子应该严厉地管理还是无条件地去爱?正是我这段时间最困惑的事,于是兴奋起来,再也不关注已经读完多少页,而是读到哪都想拿起笔,好好记下来。
华生提出如何养育这样的孩子,他会在工作和玩耍中忘记自己,能够很快客服环境中小小的苦难……在进入成年期时,他有稳定的工作和情绪习惯的支撑,没有任何灾难可以压倒他。让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学会自己应对问题。要轮换不同的人照顾孩子,以防孩子对任何一个成年人产生不健康的依恋。
真希望我早些读到这本书,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她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正因为如此,我更心疼她,娇惯他。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的早晨,狠狠心,叫醒熟睡的宝宝,给她穿好衣服,匆匆带她出门。我去推自行车,宝宝在冰上滑了一跤。刚要去扶她,宝宝自己爬起来,着急地问我,妈妈,你上班赶趟不赶趟?那时只有两岁吧,就在为我分忧了。
“雪莉从十岁就开始摘樱桃,莱格兰德也一样,为了挣钱买手套和衣服,他给别人修剪草坪,骑着自行车送报纸,而且什么农活都干过”
“我的目标是教给他们自律,以及像我那样认真做事。你必须这样认真学习,体验,坚毅的品质不会自动产生。教导孩子们有始有终地做完事情是很重要的。”
从小到大,我有意识地培训过孩子坚毅自律的品质了吗?没有。但是遇到问题,她确实是自己解决的。
上小学一年级时,孩子七岁。放学后自己背着书包回家。有一次孩子告诉我,邻居家的狗经常从院子里跑出来,咬人,某某人已经被狗咬了。我问她是怎么回家的,她说看见狗在路上时,她就躲起来不让狗看见自己,等狗跑远了,再偷偷打开自己家的院门。我常常悔恨自己的粗心,那时的我,总是在忙着给学生免费上晚自习,从来没想过,一个七岁的小女孩躲在石头后面的恐惧。但是这些艰难的经历到了人生的后期,应该是有所助益的。
“父母的权威是基于知识和智慧,而不是权力”“明智型教育鼓励孩子们效法他们的父母。一个年幼的孩子模仿成人的本能是很强的”“父母自己的兴趣会在某种程度上传染给孩子”
我学生的很多家长除了告诉孩子“你得好好学习呀!你作业写完了吗?”别的几乎没做过。吃完晚饭,告诉孩子写作业,自己就出去打麻将的人,是最普遍的,也算好的家长了。说他好,第一是因为他在家吃饭,给了孩子一个落脚的安稳的家,吃饭时给了孩子陪伴。没有离婚,没有离家出走,没有家暴阴影。第二,他知道告诉孩子写作业。在农村,很多孩子吃完晚饭是要出去玩到天黑的。说起作业,孩子会说在学校写完了,或者看完电视我就写作业。
差一点的家长也是有的。知道孩子自己在家害怕,把孩子带到麻将馆的。孩子很小就沾染了赌博和吸烟的恶习。离婚后不管孩子的。问起孩子妈妈在哪,电话号码,孩子就沉默,说不知道。有一个孩子的父亲抛妻弃子失踪以后,儿子长大后出去打工,很快也跟家里失去联系。
所以我想说,书中所说的种种理论,与我的实际生活有点遥远。
史蒂夫说:“父母是我的根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也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