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
用过的饭是不能祭奠的,否则就是对先人不尊重。颜回急忙道:“使不得!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点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不好,我就抓起来吃掉了。”孔子叹息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关于颜回偷食的故事,在《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中都有记载。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1.眼睛看到的是非常有限的
天上的飞机能随便飞吗?当然不可以,它有航道。可是你去看航道在哪里?飞机的航道是在飞机飞的时候有,飞机不飞的时候就不见了。不要坚持亲眼看到的才相信,要知道,眼睛能看到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2.靠“眼见”去决策容易有失
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即使看到的是事实,也未必了解事件的背景。更何况,我们平常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是经过多重选择和过滤的,连“眼见”也算不上,利用这样的信息去决策,失误也就不可避免了。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能了解阴阳,学会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就能“兼听则明”,避免走入“眼见为实”的误区。
3.了解真相要有策略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孔子上来就声色俱厉地对颜回说:有人看到你偷吃,是真的吗?那颜回的解释就会给人一种狡辩的感觉——虽然说辞一样,但却未必能让人信服。孔子的做法,不仅让颜回“乖乖地”说出了真相,还再一次验证了颜回的诚实,让他人心服口服,让颜回有面子,这种高超的技巧值得学习。
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又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
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现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相,因为现象是有虚有实的,有真相,还有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