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时间停留在2019.12.31;距今整整三年的时间,疫情偷走了三年,我的生活也似乎停滞了三年,与疫情无关的停滞。人的得与失、工作的得与失,大部分时间都陷入到巨大的精神内耗与不安中,前两天和同事聊起来说没有想买的东西,没有想做的事,整个无欲无求的状态,同事说“你这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毁灭吧’的摆烂状态啊”。一时有点被惊到,似乎确实是。
许久不曾读完一本完整的书,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了,脑子里几乎没有新鲜的东西。但是还是需要给自己打一大气,尽力的从‘泥沼’中总结些许经验,让这看起来白白流逝的时间找点对未来再找点起点。
一、找一件事做好
这点的感触,在于业务交流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被强调,如今深以为然:
1)什么都想做,一般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好,大部分情况确实是这样,大部分事情浅尝辄止,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2)想要做好的那一件事,要做成,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从目标制定,达成路径推演,关键因素影响。当以体系化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要从中做取舍,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简单。
3)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人是需要被记住的,被聚焦的事是最好的媒介。职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部分情况下也没有完全平行的岗位来完全评估2个人面临的事情的难易与最终的结果。如果每件被要求的事都做的好,大概率在大家眼里你就是平庸的,做的再好,其实也只是达到了一个要求而已。所以让自己区别化,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借助一件事情让自己seems different 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二、以同等审慎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可能早些年工作的时候只接收了做好某件事的要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做好事情本身,从事情成效中构建信任,无畏惧争执是一件很理所当然的事。似乎从某个时间开始,信任的建立、人心的揣摩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在意的很重要的事,在以后的环境中预计环境只会更加的复杂。
1)适当了解周围人的风格,换位思考,有利于提升自己沟通的效率;出现差异很正常,正视差异,不带情绪
2)不盲目入局,不受左右,看清楚自己是谁。
3)对于优秀的人欣赏,不盲从,保持思考的独立性,保持观点输出
4)“不忘初心”,在服务于人的同时,事情还是要尽量回到本身
关于22年想总结的一些事项,再预定些专题去更明白的说清一些事
-- 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到底在做什么:与正统的互联网的分析差异在哪;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是什么
-- 非典型互联网中如何平衡智能化数据应用与人工思维之间的优劣
-- 我们在聊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 管理是在干什么
23年保存健康,恢复思考,恢复阅读,做好一件事!
冬青迎新,希望23年拥有一丝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