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启泉教授的《“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一文中,提出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物的教学情境”的设定,而是包括了教师的自我变革在内的“人的教学情境”----“对话场”或“关系场”的设计。教学应在各门学科领域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汲取“生活体验”、“自然体验”、“劳动体验”、“参与社会的体验”,真正地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贴近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尤其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
一、课堂教学环境概述
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探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环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及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教学环境从结构来看,由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课堂物理环境与课堂心理环境二层构成。前者是显性环境,如教室内光线、声音、色彩、教学时间、座位安排、教学设施等。后者是隐性环境,主要包括组织制度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课堂物理环境的支持,也离不开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配合。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举措
1.优化物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对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研究发现,浅蓝色和浅绿色可使学生心情平静,而浅红色和深黄色可使学生情绪激动。有实验证明,最适宜于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室温度是摄氏20°~25°;此外,不良的物理环境如拥挤、嘈杂会干扰教学活动。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就必须对教室的物理环境进行改善,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教室的墙壁和课桌椅不宜选用亮度强烈的颜色,宜采用较低亮度的冷颜色;采用隔音效果比较好的玻璃,墙面;充分发挥墙面的作用等。
2.优化心理环境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里所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在校园,经常能听到学生讲“这个老师很偏心,对我视而不见”等,这是老师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教师喜欢优秀的学生,但那些潜能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潜能。此外,班级中同伴关系对课堂教学也有重要影响。国外研究表明,同伴之间充分互动,能够改变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理解和善待每一位学生,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学会使用“很好”、“谢谢”、“请坐”等用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对自己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有了基础,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2)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表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激励每一个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3)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做出交头接耳、趴下睡觉、借故走出教室等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途径来约束这些不当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教师可以通过讲课中语调的变化、一个眼神等手段,使做小动作的学生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不宜对其大声训斥,以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制定课堂纪律,对违反纪律者,给予小小的惩罚,以示警告。当然,教师应采取民主的教学风格,既发挥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努力加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才能创设更加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反过来这些直接性的体验活动增强了,又会促进学习动机,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领悟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