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学开始,至大学毕业,书念了16载。说是“念书”一点不假,想必与我有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我朝教育模式的利弊暂且不谈,只管讨论读书和写作的相关性。要说真切的开始“读书”,却是在这16年之后,开始工作的日子。
我读书的动因,实属“为装逼而读书”的那一类。与朋友相约多在书店,一来地点容易识别,二来自以为能彰显逼格。久而久之,闲暇之时也会来此一游,打发时间。起初就是读一些“成功学畅销书”,热门书展架上总是不乏这一类。每到这,心中不自暗道“成功学真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啊,鸡汤大法好!”。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混迹一些互联网技术论坛,或阅读一些技术的专题。这些理工科出身的大神,不乏一手好文笔,令吾等小辈肃然起敬,此后心中便萌生了尝试写作的想法。
只恨自己空有写作的抱负,肚子里却不足二两墨水。继在简书上发表几篇短文后,每每提笔写作,时常是“憋”出来的,并且憋的生硬,乏味。深知自己在写作方面并非天赋异禀,不是那种凭借灵感喷涌,便可作得行云流水的一类。加之用词上也觉得乏力,归其原因,想必是因为“读书少”。加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语为佐证,便开启了阅读之旅。
刚开始读了几本,可又开始担心起来。担心自己会受到他人思想的左右,自己的大脑任了他人驰骋。担心在写作方面提升的期望不能如愿。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狭隘的。不过也从中认识到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那么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怎么锻炼并应用于写作中呢。“学而不思则惘”便道出了读书的精髓,若一味的读书而不去思考和总结。即便破了万卷,笔下的文字也难以提起精气神儿。
我读书的时间大多不固定(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每天拿出一段时间来专注阅读)。每读完一本书,若不做笔记,很快便忘的差不多,难以吸收什么营养。能写书评便再好不过了。将过往的内容串起来,再加以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记录下来。无疑是一种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能力。既是能力,难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使其成为一种习惯,用纸和笔承载自己的生活。灵感,突发时便随手记下,湮灭时则在纸中探寻。阅读是驱散无所适从的良方,杂志短文也好,文集小说也罢。任凭自己跟随作者的意志,体验自己生活中不曾有过的经历。然后记录下来,思考回顾,变成自己的东西。相信不久,即便未能读书破万卷,下笔也会有如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