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福,都来之不易,要珍惜自己的福报,那是你生命的能量,不要随随便便消耗掉;那是你的元气,一旦消耗掉,很难再补充得上。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福报呢?
1、要惜福、尽量不削福
保福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惜福不削福。惜是珍惜,尽可能的保存;削是消费、减损,过度消耗。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
幸福不会从天降,得一点一滴积累,尽可能的惜福,不要消福。福被你消费了,享受了,福德变成福报,报掉就没有了。
2、戒贪心,不沾免费的便宜
有人爱贪便宜,喜欢免费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可不是享福而是削福,天下最贵的东西就是免费的,因为它无价。还有人以权谋私,让别人买单,自己消费占便宜,以为是福,其实是猪八戒啃肘子——自己吃自己,到头来消费的,都是自己的福报。
“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不劳动,不得食”。这是天经地义的理。人得做社会的资产,去创造价值,不能当社会的负债,白白消耗资源,什么事也不做。人都得为社会做贡献,生命才有意义;才为人所用,个体的价值才能实现。
现在的孩子,有的都上高中了还没做过公交车,都是父母开车接送。有的孩子坐飞机从来没做过普通舱,都是头等舱。这是幸福还是消福?小孩子从小享福,外表富丽堂皇,内里的生命质量却在下降,生理、心理的疾患越来越多。孩子先天带来的那点福是有数的,如果只贪便宜不修福,他那点福很快就会享完了。得让小孩子吃苦,这是为他自己修福积福。
3、多积福、少享福
有人说了,修福、积福,不就是为了享福吗?有福不享,我积福干什么?
此处说的“不享福”,是不享那些吃喝玩乐,酒色财气之“福”,享这类娱乐感官的“洪福”是消福;福德报掉了,生命力就衰减了,智者不享这种福。
《尚书召诰》中有一篇中《无逸》,记载了周公与成王的对话。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把王位移交给成王。《无逸》即是在交接仪式上周公向成王提出的忠告。《史记鲁世家》说: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逸,乃作《多士》、《无逸》。
无逸,就是不要放纵自己,不要沉湎于享受逸乐。
智者享什么福呢?五福中的后两个“修好德”、“考终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修好德的人,有好福相,人人见了都欢喜,走到哪里都有人缘。不享福,福不外报,就在里面形成福德。
福德越积越厚,生命能量就越积越多,像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一样,燃料越充足,燃烧后产生的推力就越大,用在修行上可以开启大智慧,让你大彻大悟,叫作般若;用在世间法上,可以成就大事业,造福万代,垂名青史;用在家族传承上,可以荫蔽子孙,代代都有出类拔萃的好儿孙。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至今已有966年了,但范家一门直至今天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是范仲淹的德行深厚吗?
对自己而言,就有“必得其寿、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的五福现前,临终安详,死得潇洒。这叫做“正受”,真正的享受。
古人惜福、积福、修福,不享福,就是要把自己的“福”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洗个澡,换好衣服,说声诸位咱们来世再见,一闭眼,走了,潇洒之极!这得要大福报,别把福在活着的时候都享完了。其实,人最怕的是死不了又活不好,生不如死,那可麻烦了,所以“考终命”是一大福报,等闲之人还求不来呢。
浙江优秀作家——周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