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鸟朝凤》,不为吴天明的大师绝唱,不为方励的直播下跪,只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欢。
之前去看《美国队长3》,看到了《百鸟朝凤》的海报,觉得很精美,便多看了几眼。今早忽然有很强烈的欲望想去看,便在朋友圈求小伙伴约片。可惜,有共鸣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又嫌太文艺。好吧,不要强迫别人做不愿意的事,独自一人看电影也是一种享受。也许,《百鸟朝凤》本来就更适合独自一人看。
可能是我身在大学城的原因,相对其他地方而言,这里的排片还是可以的,每天两场,三点多、七点多各一场,场场满座。这说明,还是有挺多年轻人在关注传统文化的。
《百年朝凤》的生活背景是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宁静的乡村田园风光,经典的中国传统民乐,朴实的故事情节。表面上是对唢呐的关注,深层次来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这是一部关于梦想与现实,诱惑与坚持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当下民心浮躁的时代里,对匠人精神的传承,不被现实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执着。正如影片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方励也表示:“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
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红白事用得上,休闲娱乐也用得上。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因而“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十几年难得一听。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热爱。
焦三爷是一个对唢呐爱到骨子里的人,是一个坚守自我的人。
他在传授徒弟唢呐的时候说:“唢呐离口,不离手。”
他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说:“这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只有把唢呐吹进骨头缝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
他在游家班与人打架的时候,落寞怜惜地捡起被大家踩坏了的唢呐。
他在听说游家班散伙后,拖着病怏怏的身子,走很远的路,逐个地去找昔日的徒弟。
他在肺癌晚期卖了牛,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为了给爱徒游天鸣置新家伙。
焦三爷一直用言行来体现自己对唢呐的热爱。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坚持。
时代在不断地改变,唢呐文化被现实冲击着。因为西洋音乐的传入,庄里的人无论红白事都不再邀请唢呐艺人了。消失的焦家班,无以为继的游家班。面对这种情况,焦三爷气急败坏。火庄村长的丧事,也许就是游家班的最后一次出活了。为了不让唢呐就此泯灭,焦三爷亲自到场为游家班撑场面。这场丧事,焦三爷决定让天鸣吹“百鸟朝凤”,这也许是基于村长的德高望重,但我想其中也包含焦三爷想让世人感受“百鸟朝凤”的深沉庄重的意图吧。在得知天鸣生病了,可能吹不好的情况下,焦三爷更是亲自上阵吹“百鸟朝凤”,其实他自己当时病得更严重。
唢呐一响,百鸟为王。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话音一落,便是百鸟齐鸣,街坊邻里听得入迷,更有人为之悲痛。
正当大家沉浸于“百鸟朝凤”的悲壮中时,一股殷红的鲜血从焦三爷的唢呐中流了出来。他的病太严重了,他已经吹不动了。但是对于唢呐艺人来说,吹响了的唢呐不能中途停止,不然就是对唢呐艺术和他们自身的不尊重。他让天鸣接过带血的唢呐,继续吹!而他自己则接过鼓槌,为其伴奏。
这是最触动我心的一个画面。百鸟朝凤,最贵匠心。是什么让一位艺人冒着死的风险也要坚持吹下去?是他对这艺术的热爱,是他对梦想的坚持。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朴实的师生情。
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陶泽如这个面冷内热的黑脸师父使尽招数。
一开始,游天鸣初为学徒,连续两个月在河湾里用长芦苇练习吸气。一天,他终于把河水吸上来了,兴奋得边跑回师父家边高呼我吸上来了。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师父的赞赏,而是一根更长的芦苇以及“继续练”这句话。若放在现在,也许我们早早就放弃了,但游天鸣没有。他的放弃是在师父给了小师弟蓝玉唢呐,而没有给他唢呐的时候,他以为师父看不上他。一时冲动,收拾包袱回家。在家门口的转角处,听到了他爸和大庄叔的聊天。他爸说:“天鸣比我出息多了,他师父还准备教他百鸟朝凤。”他知道他爸一直的心愿是吹唢呐,苦于没师父带,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还想起之前答应了父母要学会百鸟朝凤吹给他们听。于是他又灰溜溜地回到师父家。看到他回来,师父只是很平淡地说:“回来啦,锅里有留给你的午饭。”饭桌上摆放着师父的第一把唢呐以及师娘为天鸣缝的布袋。
天鸣从师父手中接过班主之位,第一次出活回来,给师父师娘带了很多礼物。天鸣向师父诉苦说:“现在出活钱少不说,连接师礼都不行了。”师父听后说了一句“没规矩了”,然后搬出珍藏二十年的酒与天鸣共酌。酒至兴头,师父更是吹了一曲。曲毕,师父语重心长地对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其实,师父传授给天鸣的不仅仅是唢呐技艺,更是人生哲学。生活是自己过的,不是表演给其他人看的,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被现实击败。
在电影里,我还看到了传统文化生存的步履维艰。
在游家班散伙前,焦师父带着游天鸣杀上二徒弟的家,恰逢二徒弟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外出打工。气得焦师父把二徒弟的衣服一件件扯出来扔在地上,还踹了二徒弟一脚。二徒弟的母亲瘫痪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听着这一切,无声地哭泣。其实,不能怪二徒弟放弃唢呐,一个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事物,一种赖以为生的能力,又怎么会轻言放弃呢。他的放弃皆因生活所迫,唢呐行业的日渐萧条,让他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何况他还有一位瘫痪的母亲需要照顾。
焦师父病重时,文化厅的傅局长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宜找到了游天鸣,希望能采访他并拍摄纪录片。焦师父让天鸣答应,并把师兄弟全找回来演奏一曲,把唢呐传承下去成了焦师父最后的心愿。可是,在游家班散伙后,游天鸣的师兄们都进入了社会的底层行业工作,因为他们除了会吹唢呐再别无所长。有人因在木厂工作被锯断了一根手指,有人因在工厂工作了半年咳嗽不止,所以他们又因为这些工作而不能再吹唢呐了。
焦师父临走前说:“我死了,给我吹四台就行了。”
天鸣说:“我给您吹百鸟朝凤。”
焦师父说:“使不得,使不得。”
电影的最后,焦师父走了,期待的四台没有出现,因为没人了,只有天鸣一个人在独奏百鸟朝凤。
在天鸣的唢呐声中,焦师父的身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
在我看来,焦师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他的离世寓意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天鸣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少数仍在坚持的传承人代表,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困境,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百鸟朝凤,凤归何处?
民族文化,何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