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历史上的经典案例。首次看这个案例时,无不拍案叫绝,折服于孙膑的谋略。孙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形象跃然纸上。今天,我们来重温这经典的篇章,体会这背后暗藏的深度智慧。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二
【原文】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译文】田忌准备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两方的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上手扶持一方帮着打,只能因势利导,乘虚而入,紧张的形势受到阻禁,就自然化解了。现在两国攻战正酣,精兵锐卒倾巢而出,国中只剩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军急袭魏国都城,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赵回兵救援。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国内以打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了魏国。魏军又急忙还师援救国内,在桂陵与齐国军队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1
【解析】魏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带领军队赶赴事发现场救援,但是孙膑格外冷静,创造性地提出了,围魏救赵的战略。他的战略构想的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1)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双方的精锐都在前线,后方必然空虚。避实击虚,攻其必救,效果比直接救援效果好。
2)结合了魏国开阔的地势。因为魏国位于三晋,地势开阔,与各个国家犬牙交错的接壤。本属于四战之地,便于迂回作战。对于秦国,围魏救赵这一招就不好使。秦国偏居西北,无法迂回作战。与外界仅通过函谷关联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东方六国难以打破,进入关内。
3)受伤害的并不是本国。此时魏国围攻的赵国都城,不是齐国。后果再严重也危及不到齐国。况且等到双方有生力量消耗完毕,赵国被打残,齐国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效果更佳。如果攻击的是齐国,这事就另当别论了。
基于此,孙膑围魏救赵的战略已经提出,就迅速获得了田忌认同。
2
同时这背后,还有着更深一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就是孙膑的个人背景。他有这几点优势。
1)他对魏国很熟。他是从魏国出来的。对于魏国的山河地理,人文环境,粮食人口熟知于心。魏国相当于孙膑的主场。
2)他对魏军很熟。魏军的兵力布置,派兵布阵,作息规律;将领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孙膑都记录在册。
3)他对庞涓很熟。他跟庞涓师出同门,同学多年。孙膑和庞涓有着血海深仇,时时刻刻都在研究庞涓。庞涓的思想动态,作战方法,用兵思路,性格弱点他都知道。
其实围魏救赵这招,并非不是没有破解之道。但是用来对付魏国,对付庞涓格外有效,就是因为孙膑对魏国上上下下格外的熟悉。这些可能派几十个间谍,都不一定打探得清楚的事情,孙膑一个人就整得得明明白白。用孙膑对付魏国,对付庞涓,绝对是一招妙棋。
3
除此之外,孙膑的个人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1)他很仇恨。庞涓毁了孙膑的一生,这仇,孙膑绝对会在有生之年报的。这动力比任何都强。绝不会磨洋工,不给钱都干。
2)他很聪明。孙膑不仅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这更加激发了他的聪明才智。
这几点都集于孙膑一身。孙膑绝对是灭魏的急先锋。
4
孙膑搞定庞涓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没有再展现非凡的智慧,奉献经典的案例了。原因可能如下:
1)孙膑和庞涓是对生关系。庞涓已经自杀了,齐国留着孙膑也没太大用处了,他可以走了。毕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都换了,还留着钥匙有何用处呢。
2)毕竟曾经爱过,心灰意冷了。既然庞涓不在了,孙膑自己的大仇得报,也觉得没啥意思,心灰意冷了。该去隐居山中,终老天年了。
3)急流勇退。孙膑几战几胜,震撼世人。诸侯各国纷纷研究他的套路,招法都被破解了,往后也不好搞了。不如急流勇退,留给世人最美好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