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了一堂《心中那盏灯》这节课。我自认为备课备的比较充分。但是在课堂上实施起来的时候,和我预想的效果不太一样。即使学生回答问题,给我的感觉也是像挤牙膏一样。而且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就那几个同学?其他同学好像都是看客。
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课前备课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期待着课上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表现。结果却大相径庭。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想买什么家长就能满足他们的条件。课文中写父亲在年30的早上给自己制作冰灯这件事离他们比较遥远。虽然在课上我也一直在引导孩子,让孩子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父亲制作冰灯的不容易。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我也一直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理解父亲的爱。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还有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的小事儿。我觉得后一个问题,孩子还是有的可说的。但是在前一个环节和文本对话的环节当中,我觉得非常不理想。
我也极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情景,让他们在情境下回答问题。但是还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效果。我觉得情境教学真的很重要。可能我在多创造一些那个情景,孩子们可能就理解的好一点。另外一个就是主问题的设计。 下课后,我也是也在反思自己,让我意识到了。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中的主人公对话的时候。主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
这次研究的主体可以设计两个。一是情景设置。二是主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