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我是六十年代尾巴上的人,我的初中阶段,没有上过一次早读,也没有上过一次晚课,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用的还是小学三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一个浅蓝色的人造革的书包,那个书包不大,将教科书文具盒放进去,里面就所剩无几了,由此可以推论,直到初中三年级我书包里是没有教辅书的,作业肯定是学校发的那种薄薄的本子,每门功课估计就一个本子,所以,我的小书包可以陪我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中三年级。
在我读书的那会儿,很少提及素质教育,我们全部是应试教育。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从小学四年级时就被老师选进校排球队(可能与我的爸爸是体育教师有关),每天下午训练,慢慢的我竟成了二传手,成了校排球队的主力,代表校排球队参加市里比赛,还拿过几个小奖;我的羽毛球从初中时开始接触,居然也打得不错了;因为爸爸和哥哥的字都写得极好,慢慢模仿,字也颇具阳刚之气;又加上自己喜欢画画,自己主动找书学,当时画的古典美女,竟成为了班级女同学的藏品;后来,因看一部电影的关系,迷上了口琴,把口琴也自学会了;同时,趁着醉酒爸爸的呼呼大睡,把他从图书馆借来的《七侠五义》《包法利夫人》《断线的风筝》等十几部中外名著也囫囵呑枣似的看了一遍,以至于高中一年级时老师统计我们每个人所读的书,我居然成了班级读书最多的人之一......
在我印象里,那时我们的时间很多,作业时间极短,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玩。小学阶段放学了基本上不回家,找到一块空旷地儿,撂下书包,聚在一起,白板黑板的组队,然后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每天玩得一身汗天完全黑了才回家;中学玩这些游戏少了,但因看了些武打小说侠义小说的缘故,我便组织同住在师范(爸爸的单位)的几个好朋友成立了一个专门打抱不平小帮派,似乎有对天发誓的一些仪式,如果班里有男生欺负了女生,我们小帮派就群起而攻之;然后就经常在师范各个教室乱晃,有一次看到教室里有风琴(脚风琴),我坐下来,脚踩上去,用手随意一拨拉,竟发出了如天籁般的好声音,一下子让我愣在了原地,于是,放学后便少顾及帮派活动,一回师范就往那没人的教室里溜,然后,拿出自己的音乐书,试着去摸那些音,当一支简单的曲子经过我的手弹出来时,那种欢欣喜悦是没有办法形容的。
到了高中,那时也讲升学质量了,因为是重点,所以校长一再强调学习效率,他特别反对拼时间的学习,全校从高一到高三,每天下午第八节课,是体锻课,雷打不动,若是哪一个班级敢不出去敢在教室里考试或上课或写作业,那保准学校高音喇叭里 有校长声嘶力竭的批评,毫不给人留情面。校长在大会小会时强调:7+1小于7,意思是多上一节课即第8节课,效率比只上7节课要低,校长告诫全校师生不要做这样的蠢事,要劳逸结合。这样的校长是多有远见的校长啊,可惜,校长后来得了肝癌,英年早逝,而我读书的重点高中,自老校长去世之后,似乎就走上了拼时间的不归路,既是我的下一辈又是我校友的侄子侄女们,对高中学习都是深恶痛绝,而他们都是接受素质教育的熏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应试教育,但我们似乎德智体美劳都在全面发展着。
素质教育里的情形是怎样的?
以我所任教的学校而言,先看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一般情况下早上六点四十分一定要离开家门,远的孩子一般在六点十分左右就离开家;一走进教室便见到大多数孩子在埋头补作业或抄作业;七点二十分早读开始,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是在默写就是在做题;然后上午四节课,十一点二十分午餐,午餐之后马上回教室,老师会利用时间差进行补差;十二点二十分午自修开始,下午五节课,再连上晚课,五点半左右放学。算起来,学生一天要上十节课,然后回家接着写家庭作业,基本上都在晚上十点半左右才能把作业写完,做到十一二点的不在少数,即使动作快也要九、十点钟才能写完。和应试教育下的我比较,我们是八点钟上第一节课,上午四节课,中午回家吃饭有二个小时,下午二节正课一节作业课然后放学,回家后作业30分钟内就可以搞定,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比我长得多,可是我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现在学生的几倍。
我们那时还没有双休日概念,只有单休,没有补课,兴趣班,特长班之类,如果想要学点课外的东西,全靠自学,所以,那时的我们很在意所有的模仿学习机会,很多的爱好兴趣都是自己学习探索出来的;而现在的学生,双休日,左一个补习班右一个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满世界跑,但真正感兴趣的没有几人,大多数是在父母的压迫下强制下去学所谓兴趣,去考所谓的级,这又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平时是高强度的学习,双休日依然是高强度的学习,所以,现在的学生,身心疲惫,真正想学东西的学生极少。
试看体育课上的他们,老师一旦说了自由活动,便见到很多孩子聚在一起闲聊,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一般活动最活跃的往往是学习上有点偷工减料的孩子,然后,让那些孩子跑一跑,慢跑一圈便有人跟不上,拿来一个排球,就在那扔来扔去;跳高跳不高,跳远跳不远,跑步跑不动,一个班上真正会打乒乓会打羽毛球的人寥寥无几......那其它的玩乐时间,也是极少的。
应该说来,他们除了对高科技的产品比我们敏感之外,其它方面真还没有觉得素质到哪儿了,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些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少合作意识,不知孝顺长辈,和别人说话不知高低,缺担当......似乎都是素质后出现的,学生体质下降了,素质没有上升。
应试教育下我们素质并不低,而素质教育里素质并不高,问题在哪里呢,可能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读书时虽然说的是应试教育而实行的却是素质教育吧;现在嘴巴里叫的是素质教育而实质是以应试教育贯穿,这样想想,不禁为我们当时的应试教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