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人生太难,不妨读读元好问

如果你看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一定对赤练仙子李莫愁记忆犹新。她一直念着一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很难想象,这句写情的千古之词,出自一位十六岁少年之手。

他就是元好问。

当年,元好问赴京赶考,路遇一猎户。猎户说,刚射杀了一只大雁,没想到另一只不肯离去,悲鸣着投地而亡。

元好问被这种生死至情感动,买下这双大雁,将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题名:雁丘。

他写下《摸鱼儿·雁丘词》,一句问情,成了传世名句。

在璀璨的唐宋诗坛,与李杜元白陆辛苏相比,元好问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他如果你看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一定对赤练仙子李莫愁记忆犹新。她一直念着一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很难想象,这句写情的千古之词,出自一位十六岁少年之手。

他就是元好问。

当年,元好问赴京赶考,路遇一猎户。猎户说,刚射杀了一只大雁,没想到另一只不肯离去,悲鸣着投地而亡。

元好问被这种生死至情感动,买下这双大雁,将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题名:雁丘。

他写下《摸鱼儿·雁丘词》,一句问情,成了传世名句。

在璀璨的唐宋诗坛,与李杜元白陆辛苏相比,元好问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他生于金蒙混战之际,一生飘零,半世蹉跎。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个四处避难的布衣文人。

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禁思索:人生实苦,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过程都要走完。”

生而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这种意义在于体验和感受,体验人间百态,感受春风秋雨。

历经少年的彷徨

感知成长的苦乐

金昌宗明昌元年,元好问降生在忻州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族。

七个月大的时候,被过继给叔父元格。

元格无子,待好问视如己出,学业上悉心教导,生活上周全照拂,给予了好问安稳幸福的童年。

每年初春,好问会跟在叔父身后,和乡里人一起摆春盘,祈求风雨顺遂。

人们从田间地头,收割最新鲜的韭菜、生姜、芹菜、荠菜、蒜苗,搭配上红花绿叶,摆在精巧的盘子里。

这些温暖的趣事,深藏在好问心中。多年后,历经沧桑的他,追忆幼年时的静好岁月,感叹道:

“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助春情。忽惊此日仍为客,却想当年似隔生。”

随着蒙古兵的大举入侵,幸福的日子转瞬即逝,但经历过美好,感受过爱,就值得。

从十六岁起,好问踏上了科考之路。此时,正是宋、金、蒙混战之际,好问只能一边四处避乱,一边用功读书。

作家王小波曾说:“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成长,也是如此。谁的成长也不是一路坦途,我们都在升级打怪中,慢慢长大。

元好问也不例外,他不仅要在战争的阴云下惶惶不安,还要备受科考失利的打击。

直到兴定五年,三十二岁的他,才进士及第。而后,派官的日子,又遥遥无期。

在困顿贫寒中苦撑了五年,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委派——内乡县县令。

虽然官职卑微,但好问还是重振精神,积极上任。

作家刘勇曾说:“成长是美丽的痛。”一个人的成长,从来都充满了欢笑和泪水。

顺境里,感受被爱的幸福,体会做人的欢喜;受挫时,感受磨练的痛苦,体会战胜困难的快感。

积极向上生长,努力向下扎根,走过少年的彷徨,方知成长的苦与乐,原是岁月馈赠的礼物。

经历中年的沉浮

感知命运的悲欢

有些事,没有足够的经历,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才名斐然的元好问,为什么去当个小县令,替女真权贵催租?

在乱世中,如果你是个平头百姓,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要被敲门勒索、半夜催租、按户拉夫、中夜索酒……

然而,一旦做了官,哪怕是个八品县令,一家人的生活都会改观。

元好问是个读书人,他不忍催租,还写了篇《宛丘叹》,代民发声。

遗憾的是,大金朝廷一贯轻视汉人官员,元好问的前途,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弄巧,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正大八年,礼部尚书赵秉文竟大力举荐元好问来京为官,战乱之际升任要职,焉知是福是祸?

元好问顾不得多想,意气风发地朝汴京开进。

元好问像

可刚到汴京不久,厄运接踵而至。

就在这一年,金兵在凤翔战役中大败,大金已有亡国之势。第二年五月,气候反常,本应草长莺飞的季节,却大寒如冬。

京城里物价飞涨,一斗米卖到了20两白银。元好问看见饿疯了的百姓,围攻贵族的宅邸,拆了木头烧火,撕下皮革煮食。

伴随暴动而来的是瘟疫,仅仅五十天,汴京百姓就死伤过半,而好问最疼爱的小女儿阿香,也没有幸免,永远地离开了他。

泣血锥心之痛,亡国破家之悲,让好问对天长叹: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金国的大溃之日来临,金哀宗却弃两宫百官,引军东逃,留汴京的臣民自生自灭。

时运的盛衰,自有其历史规律。如果恰巧生在了悲苦的乱世,也要坚韧地活着,就如歌德所言:“生存是种义务。”

元好问和汴京的百姓,一起等待命运的安排。

尚书令崔立率全城投降,成了蒙古国的阶下囚。元好问作为前朝官员,被发配至聊城,一关就是四年。

后来,蒙古军官严实对元好问有所青睐,邀他在府中做幕僚。

人生朝露,浮生若寄。

四十多年的岁月里,元好问受尽了奔波劳碌的辛苦。山河日月,满目疮痍,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路是自己选择,所以不惧,时代是不能左右的,所以无悔。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

元好问对生活的回报,是一首首“丧乱诗”。在诗里,他写尽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质问,沉重、悲凉、哀悯。

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不同的颜色。

在难测的命运里,在悲喜的无常中,感受生命的张力,也是活着的意义。

经历晚年的孤独

感知内心的得失

元好问作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最有名的文士,投身于蒙古国的武人,听凭蒙古兵的呼喝,处境尴尬,内心煎熬。

满纸韬略,无从实现,十年弄笔,也不过是个亡国的囚徒。

48岁这年,元好问鼓起勇气向上峰严实辞行。

而在严实看来,元好问一事无成,毫无用处,于是他慷慨放行,任由元好问回归故里。

乱离之余,鼎革之后,好问几经周折,回到了家乡忻州。

眼前的故乡一片荒凉,闲田满野;当年的乡亲,也各投南北,自谋出路。

冯梦龙曾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关键的几步,需要我们精心思索后做出选择。选对了,才能无愧于心。

好问隐忍了一生,虽能苟且偷安于乱世,但内心始终不得自由。

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人生一晃,就到了暮年,好问决定潇洒一次,遵从本心而活。

蒙古太宗十二年,好问把家眷安顿在秀荣后,驾车策马,独自远游。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他清晨出发,迎着朝阳,顺着流水,游北岳,登雁门,足迹遍布中原。

五年后,好问自燕京取道还乡。心灵被山川治愈的他,以一副恬然之姿,找到了余生的方向。

忻州城南30里,有一座“读书山”。生父元德明曾在此建了一间书屋,好问将其重新修葺,终日在此研读史书,吟诗作赋。

生活仍在继续,他活成了另一个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幸,人类内心重建生活的能力无比强大。

元好问前半生是金人,后半生算是大蒙古国的臣民,在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中,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三百多首诗。

时间抹去许多分际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诗也是中华文坛的荣光。

近代政治家张闻天曾说:“不去经历人生,只站在人生旁边叹息,痛恨人生没有意义,是我们生存的大敌。”

走过春华秋实,经历人生暮年的孤寂,看清自己的内心,人生才得圆满。

蒙古宪宗七年,67岁的好问,走完了一生。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这样评价他:“好问才雄学瞻,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

他一生凄苦,在无数个崩溃的瞬间,也曾自言:吾亦厌余生。

但好问还是坚持着活了下来,以“北方文雄”的雅号,长留青史。

席慕蓉曾说:“生命本身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白来一场。”

千载而下,我们与元好问有了深刻的共鸣。那就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人活一场,请勇敢地去经历。

感受风,感受雨,为一片叶落悲伤,为一朵花开欣喜,待一轮明月涌出云际,你一定能找到活着的意义。

生于金蒙混战之际,一生飘零,半世蹉跎。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个四处避难的布衣文人。

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禁思索:人生实苦,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过程都要走完。”

生而为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这种意义在于体验和感受,体验人间百态,感受春风秋雨。

历经少年的彷徨

感知成长的苦乐

金昌宗明昌元年,元好问降生在忻州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族。

七个月大的时候,被过继给叔父元格。

元格无子,待好问视如己出,学业上悉心教导,生活上周全照拂,给予了好问安稳幸福的童年。

每年初春,好问会跟在叔父身后,和乡里人一起摆春盘,祈求风雨顺遂。

人们从田间地头,收割最新鲜的韭菜、生姜、芹菜、荠菜、蒜苗,搭配上红花绿叶,摆在精巧的盘子里。

这些温暖的趣事,深藏在好问心中。多年后,历经沧桑的他,追忆幼年时的静好岁月,感叹道:

“里社春盘巧欲争,裁红晕碧助春情。忽惊此日仍为客,却想当年似隔生。”

随着蒙古兵的大举入侵,幸福的日子转瞬即逝,但经历过美好,感受过爱,就值得。

从十六岁起,好问踏上了科考之路。此时,正是宋、金、蒙混战之际,好问只能一边四处避乱,一边用功读书。

作家王小波曾说:“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成长,也是如此。谁的成长也不是一路坦途,我们都在升级打怪中,慢慢长大。

元好问也不例外,他不仅要在战争的阴云下惶惶不安,还要备受科考失利的打击。

直到兴定五年,三十二岁的他,才进士及第。而后,派官的日子,又遥遥无期。

在困顿贫寒中苦撑了五年,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委派——内乡县县令。

虽然官职卑微,但好问还是重振精神,积极上任。

作家刘勇曾说:“成长是美丽的痛。”一个人的成长,从来都充满了欢笑和泪水。

顺境里,感受被爱的幸福,体会做人的欢喜;受挫时,感受磨练的痛苦,体会战胜困难的快感。

积极向上生长,努力向下扎根,走过少年的彷徨,方知成长的苦与乐,原是岁月馈赠的礼物。

经历中年的沉浮

感知命运的悲欢

有些事,没有足够的经历,是无法理解的。比如,才名斐然的元好问,为什么去当个小县令,替女真权贵催租?

在乱世中,如果你是个平头百姓,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要被敲门勒索、半夜催租、按户拉夫、中夜索酒……

然而,一旦做了官,哪怕是个八品县令,一家人的生活都会改观。

元好问是个读书人,他不忍催租,还写了篇《宛丘叹》,代民发声。

遗憾的是,大金朝廷一贯轻视汉人官员,元好问的前途,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弄巧,转机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正大八年,礼部尚书赵秉文竟大力举荐元好问来京为官,战乱之际升任要职,焉知是福是祸?

元好问顾不得多想,意气风发地朝汴京开进。

元好问像

可刚到汴京不久,厄运接踵而至。

就在这一年,金兵在凤翔战役中大败,大金已有亡国之势。第二年五月,气候反常,本应草长莺飞的季节,却大寒如冬。

京城里物价飞涨,一斗米卖到了20两白银。元好问看见饿疯了的百姓,围攻贵族的宅邸,拆了木头烧火,撕下皮革煮食。

伴随暴动而来的是瘟疫,仅仅五十天,汴京百姓就死伤过半,而好问最疼爱的小女儿阿香,也没有幸免,永远地离开了他。

泣血锥心之痛,亡国破家之悲,让好问对天长叹: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金国的大溃之日来临,金哀宗却弃两宫百官,引军东逃,留汴京的臣民自生自灭。

时运的盛衰,自有其历史规律。如果恰巧生在了悲苦的乱世,也要坚韧地活着,就如歌德所言:“生存是种义务。”

元好问和汴京的百姓,一起等待命运的安排。

尚书令崔立率全城投降,成了蒙古国的阶下囚。元好问作为前朝官员,被发配至聊城,一关就是四年。

后来,蒙古军官严实对元好问有所青睐,邀他在府中做幕僚。

人生朝露,浮生若寄。

四十多年的岁月里,元好问受尽了奔波劳碌的辛苦。山河日月,满目疮痍,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路是自己选择,所以不惧,时代是不能左右的,所以无悔。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

元好问对生活的回报,是一首首“丧乱诗”。在诗里,他写尽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质问,沉重、悲凉、哀悯。

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不同的颜色。

在难测的命运里,在悲喜的无常中,感受生命的张力,也是活着的意义。

经历晚年的孤独

感知内心的得失

元好问作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最有名的文士,投身于蒙古国的武人,听凭蒙古兵的呼喝,处境尴尬,内心煎熬。

满纸韬略,无从实现,十年弄笔,也不过是个亡国的囚徒。

48岁这年,元好问鼓起勇气向上峰严实辞行。

而在严实看来,元好问一事无成,毫无用处,于是他慷慨放行,任由元好问回归故里。

乱离之余,鼎革之后,好问几经周折,回到了家乡忻州。

眼前的故乡一片荒凉,闲田满野;当年的乡亲,也各投南北,自谋出路。

冯梦龙曾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关键的几步,需要我们精心思索后做出选择。选对了,才能无愧于心。

好问隐忍了一生,虽能苟且偷安于乱世,但内心始终不得自由。

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人生一晃,就到了暮年,好问决定潇洒一次,遵从本心而活。

蒙古太宗十二年,好问把家眷安顿在秀荣后,驾车策马,独自远游。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他清晨出发,迎着朝阳,顺着流水,游北岳,登雁门,足迹遍布中原。

五年后,好问自燕京取道还乡。心灵被山川治愈的他,以一副恬然之姿,找到了余生的方向。

忻州城南30里,有一座“读书山”。生父元德明曾在此建了一间书屋,好问将其重新修葺,终日在此研读史书,吟诗作赋。

生活仍在继续,他活成了另一个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幸,人类内心重建生活的能力无比强大。

元好问前半生是金人,后半生算是大蒙古国的臣民,在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中,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三百多首诗。

时间抹去许多分际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诗也是中华文坛的荣光。

近代政治家张闻天曾说:“不去经历人生,只站在人生旁边叹息,痛恨人生没有意义,是我们生存的大敌。”

走过春华秋实,经历人生暮年的孤寂,看清自己的内心,人生才得圆满。

蒙古宪宗七年,67岁的好问,走完了一生。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这样评价他:“好问才雄学瞻,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

他一生凄苦,在无数个崩溃的瞬间,也曾自言:吾亦厌余生。

但好问还是坚持着活了下来,以“北方文雄”的雅号,长留青史。

席慕蓉曾说:“生命本身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白来一场。”

千载而下,我们与元好问有了深刻的共鸣。那就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人活一场,请勇敢地去经历。

感受风,感受雨,为一片叶落悲伤,为一朵花开欣喜,待一轮明月涌出云际,你一定能找到活着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09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08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8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8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8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0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87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99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4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6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15评论 3 30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2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83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3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