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当你用事实理论依据去反驳对方坚信的想法时,对方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信念?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在他的最新著作《道德的弧度》里,对人们的认知层面难以改变的原因进行了讲述。
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信念越是遭遇到反对,则可能越坚信自己的想法。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了威胁。
以神创论的信徒为例,他们拒绝接受化石研究和DNA科学中对《进化论》的证据,他们担心世俗力量会侵蚀他们的宗教信仰。疫苗反对者不信任制药公司,他们认为金钱会腐蚀医学,所以更愿意相信是由于疫苗的注射,才导致了其他疾病。
然而事实是:唯一的一篇主张疫苗可能导致疾病的研究报告早已经撤稿,作者也遭到了起诉。911恐怖袭击的阴谋论者,在世贸中心的钢材熔点问题上纠缠不息,他们认为政府说谎,是政府为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才用这件事栽赃了恐怖分子。奥巴马出生地的怀疑论者,对奥巴马大量的出生证明进行分析,想在里面找到造假证据,因为他们坚信,美国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其实是一名社会主义者,他试图摧毁美国。
在这些例子中,坚信者们感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受到了反对者的攻击,于是这些所谓的事实,成了他们需要消灭的敌人。
人们的潜意识其实是非常排斥相反观点的,网上有这个一个段子:一个人看了有关吸烟危害的新闻,吓得赶紧关闭电脑,然后点了根烟压压惊,以后再也不敢看新闻了。
我们想想自己身边的例子,这样的认知偏差非常多:传统医学信仰者不相信现代医学;吸烟者不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工作中使用打工者心态而非创业者心态;在全新的领域过度依赖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把自己认为的事当做全世界都这么认为。
▋认知失调
有一个“外星”邪教预言外星母船会降临地球,但是在事后面对外星母船未按约定时间降落地球时,信徒们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极力劝说世人接受他们的信念。他们为了消除这个令人痛苦的失调,提出一个又一个预言,寄希望于其中的某一个理论能够成真。这种心态就是“认知失调”,也就是人在面对两种互相冲突的想法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感。
▋逆火效应
在对错误信息的纠正时,反而会加深对方的错误观点。
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给受试者看了几篇虚假的报刊文章,文章“证实”了传甚广的谣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接着再给被试者看一篇证明“大规模杀伤武器并未找到”的文章。最后结果表明,反战者会接受第二篇文章的观点,而拥战者观点刚好与之相反,并且,他们表示在看到第二篇文章后,更加确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他们辩解说,伊拉克政府将这些武器藏好了。在美国,即使是布什政府自己也改变口径之后很久,许多保守派依然坚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最后文章给出了几个建议:
1. 在交流中不要掺杂无畏的情绪;
2. 平和地讨论,对事不对人,不要人身攻击;
3. 认真倾听,然后阐述对方的观点,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认真的对待他;
4. 交流中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5. 表示自己理解对方采取的观点;
6. 向对方说明,纠正事实与价值观并不冲突。
这些策略并不保证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但至少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我的评论
人要是长期习惯不去思考一件事情中的谬误,就会认为它是正确的,并且还会竭力为旧的认知辩护。2002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 · 卡内曼指出 “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愚昧,可以坚信一种主张绝不动摇,无论那种主张是多么荒谬,只要他身后有一个志趣相投的信徒组成的群体。”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认准了一个观念,坚决不愿意改变,那么面对现在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只会给自己增加认知上的痛苦。接纳不同的观点,是一个现代人必要的能力。
▋由此得到
1.如果一个人坚决不肯接受你告诉他的观点,先想想自己的观点以及表达是否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没有,并且对方还是不愿改变,那么就不要去改变别人。
2.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的行事能力。
3.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时间会改变人心的,胜过说理。
▋最后再讲个《黑天鹅》里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火鸡,从第1天进农场开始,主人就每天喂它食物,到了第100天的晚上,它在想:“这个主人真好,每天喂我吃的,而我什么都不用做。”到了第101天,主人把它抓了出来,做成了感恩节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