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富二代朋友发了条动态:
“我们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十年书?”
底下一群人点赞,直呼:
“正能量!真鸡汤!”
这一句“我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寒窗苦读十年书”,让许多人听起来别扭,扎心,但在大多数残酷现实的情况下,其实,细品,还真是有这么些道理。
在生活或者网络平台上,类似的话确实挺扎心的,好像有那么一瞬间,你都找不到任何反驳。说的也对,别人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几年寒窗。
不经意间,让我想起了那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相比起来,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不是和谐了很多,科举和如今的高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又不得不点头,说起寒窗苦读十年,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只不过,从我爷爷那一辈就已经寒窗苦读了,即所谓的耕读之家。
每一个家族都是需要传承的,未必是看得见的财富传承,但一定要有文化传承,恐怕这就是所谓的“祖训”和“家风”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地主土豪被打倒也不过几十年,如今新的剥削又已复燃。当年的地主怕不是也说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你不老老实实做牛做马?阶级的固化和资源的“世袭”对于底层人民的剥削和对资源的占有、掠夺都是很恐怖的,别人几代人的努力,结果可能就是你们家得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你的父母、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也都得给别人打工。贫富差距的拉大,资本家和权贵的利益联盟让寒门越来越难出头,别说十年寒窗了,你们家三代人这辈子不都给别人做了房奴。
突然想到,中国历史上为什么频繁改朝换代?朝代建立初始,打倒了以前的地主,剥削没了,百姓都还过得去。可随着时间推移,皇权的子孙、王公大臣的子孙、乡绅土豪的子孙逐渐占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民间的财富被他们大量搜刮、挥霍。百姓看不到头,连生存都变得困难,造反也就发生了。接着,下一波夺权者又继续这一个轮回。
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大概如今的鹅城也没逃出这个循环,只是黄四郎的招数更多了、隐藏得更深了、洗脑的本事也更强了。鹅城还是那个鹅城,鹅城百姓还是那些鹅城百姓。
咱啊,就拿咱自己该拿到的,最后发现,咱是赚的,心里也是踏实的。
命运不是全由天定,但我们真的不必较真。
无论你在什么阶段,在二十岁的年龄就通二十岁的关,做二十岁的事儿。
最后没准儿,你就成了这梦想中的“富一代”。
当然了,“富有”这个词并不是金钱所专属的。
有太多的东西,钱买不来。
也有太多的事儿,没有“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