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视频是苹果 2013 年 WWDC 的开场时播放的,诠释了苹果的设计理念。最近,看了好几遍。
如果每个人都想一心多用
那谁能做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
我们渐渐把愉悦当成了便捷
把选择当成了丰富
设计需要专注
我们希望用户感受到什么?
高兴/惊喜/爱/联系
然后围绕着初心我们开始雕琢
这需要时间
每一个 yes 的背后
都有一千个 no
我们去简化,完善,重新开始
直到我们接触的每个细节都能提升它所接触的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作品签上
苹果设计,始于加州。
谈设计
苹果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它的简约设计,平衡了功能与体验之间的需求。哪些需求是重要的,哪些需求是不重要的,它们应该被安放在哪里?
简约的理念并不局限于交互设计领域。它同样适用于日常的生活工作,是一种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
做产品
随着工作的经历增长,对简约的认知会有不同的理解。
做减法
做开发那会儿,要看别人的代码。刚开始入门,看到一个文件有成千上万行代码,觉得很厉害。想想哪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物。等到接手项目时,读起来晦涩难懂,以为是自己功力不够。
后来,看到国外的开源项目,发现他们的代码风格比较精简,函数方法代码少,结构层次分明。文件虽多,理解起来却省时省力。写出复杂难懂的代码很容易,写出简洁易懂的代码却需要功力和技巧。国外有本软件设计的书名就叫「简约之美 - 软件设计之道」。
软件设计如此,产品设计同样如此。第一款 Android 手机 T-Mobile G1 延生时,最下面的功能按键有 6 个:拨号,主页,返回,挂断,滚轮和菜单。现在的 Android 机,最下排的按键一般只有 3 个。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要难得多。从功能角度来讲,加法是拓展,给人感觉强大,减法是克制,给人感觉退步。给用户的选择越多,并不意味着用户越满意。每增加一个功能,就会增多一份认知成本。过多的选择又会增加选择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上经常会「100 条人生法则」,「20 个产品技巧」之类的。我一般都不看,不可能记得住。不如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 3-5 条来反而更有效。
提功能需求的用户是往往是长尾用户,而对产品比较满意的用户多是沉默的。如果为了满足长尾用户需求而伤害了核心用户,从投入产出上讲是负收益的。
保持专注
简约在于控制认知的范围,始终聚焦事物核心。在这方面,我对产品理解也是这样的。
产品经理的工作多而杂,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精是不可能的。人的精力有限,合理分配资源非常重要。需求永远做不完。
保持专注要做到,知道事务的轻重缓急。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决策的制定从外而发多于从内而发。忽略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关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Axure 要做的好看,动画+交互。PPT要做的漂亮,配色+图表。规划要长远,战略 + 布局。文档要齐全,PRD,MRD,BRD 都要有。流程要滴水不漏,免得被人怼。然而,工作失去了焦点。
不求最优解
照顾到每一项的需求。满足长尾的需求,伤害了核心需求。
市场上创新的产品越来越少,现有的产品也越来越没有新意。我的感受是产品经理越来越保守,追寻的是主流的观点。做的政治正常的事情。
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商业价值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两件事。除去表象,向上一层层突破,是其中关键。完美主义的背后是害怕出错,而上线 > 犯错,过程完美 > 结果完美,完美应是不断优化的过程。
产品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了每一个用户的需求,而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照顾少数用户的需求。只考虑正确性,不考虑重要性,就会失去方向。
Think big, start small, act fast. 互联网产品法则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必苛求每一项结果正确。产品经理不仅要设计产品,还要设计自己。产品和人一样,都没有最优解。
信息过载的时代,产品和人都需要简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