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要毕业了,想想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常常抱怨没时间学习的自己,居然能够坚持写每一次作业。在这不平凡的时间段里,我也有自己的收获:
一、学习这件小事,不是坐下来才能学!
回想训练营的前两天,作业安排大家思考身边的事。这样的作业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曾经常常抱怨自己没时间去学习,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学习。而通过这次作业,发现学习这件事,不需要坐下来安安静静才能学的。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让自己的大脑思考。
为什么曾经不会这样思考呢?
1、习惯待在舒适区,并将常见的事情自动忽略。
2、即使看到想去了解的事,但是由于当时未做记录而错过。
3、得过且过的心态,忽略了也毫不内疚。
针对上述问题的改造要点:
1、走出舒适区。有意识提醒自己要注意“平常事”。比如在早上出门前就告诉自己,今天我要有所发现。
2、做好记录。平时某一瞬间会感知到“平常事”的不平常,要立刻用讯飞语记app记录下来。利用工具来替我答案储存这些碎片化事项。
3、要有一定的输出。如果只思考没有输出,这件事情的思考程度会非常低,当对一件事情的解决提升到文章的高度,会强迫我们大脑更加全面的想问题。及时输出还有其他好处,输出的内容能够让别人看到,并得到别人的指点,促进自己的思维迭代。输出的文章还能够带来粉丝,梳理自己的品牌价值。
二、爆款文章,我分析一篇胜过你读100篇!
我们都被淹没在碎片化阅读的洪水中,每天刷微信公共号文章是我必做的事。但是我也会抱怨碎片化阅读是不是无效的呢?好像是对自己的提升作用很小。其实当做了训练营作业—分析《致贱人》、《梵高为何自杀》,就会突然发现其实深刻复盘一篇爆款文章会有很多收获,而这些收获在下次看到爆款文章时,会自动识别这篇文章所用的“套路”。
具体该怎样做,才能实现1篇顶100篇的效果呢?
1、不断收集优秀的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优秀文章呢?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判断:(1)这篇文章是否能够让我选中并读完,并且印象深刻。(2)这篇文章能够让我转发、关注其公共号、参与其活动的。
2、复盘自己感受的全过程。自己是怎样选中这篇文章,读到哪里觉得很不错,自己转发、评论、关注的动机都是怎么被激发的?
3、多维度分析文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一篇文章,包括其标题、文章结构、排版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
4、尝试模仿一篇爆款文。所有的分析或复盘,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那么在通过分析一篇爆款文章后,我们可以尝试按其“套路”仿写一篇,以实际感受一下。
三、不断反思,迭代升级自己的大脑!
曾经我的导师跟我说过一句很受用的话“不总结就不会进步”。当时初入职场的我,每周都会坚持写总结,不断反思自己在工作的有哪些误区,哪些收获!那一段时间也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
以下有三种反思,可帮助我们升级自己的大脑。
1、反思自己的工作漏洞。这种分析也是最常规的分析,是所有职场人士所必备的技能,但是依然要做好这一步,为后续的“高阶”反思打下基础。
2、反思自己的思维误区。也就是复盘自己在接到这项任务后,明确目标,规划任务、执行任务、效果评估、调整任务等环节中,思考自己当时什么怎样思考的。(这也是李笑来在《与时间成为朋友》一书中提到“思考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3、反思他人优秀的案例是如何达成的?身边一定会有很多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他们的实际案例就是自己学习的最好机会。同样也可以思考他是怎样思考的。这次作业中,furu同学的作业非常优秀,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之一,能够通过她的优秀作业得到启示。
四、团队合作,让1+1>2成为可能!
本次训练营中,最有调整的作业就是小组作业了。这样作业考验了团队配合的能力。也正如罗胖所说,我们都是各自生态系统的一环,懂得如何跟他人对协作能力,决定了这个人能力的上限。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怎样的?
1、确定leader。一个团队非常需要一位领导人,正像火车头一样,能够带动整列火车前进。我很有幸做了一次团队leader,一位leader需要有大局观,和及其对团队成员、工作项目都有着充分的了解。
2、拆分任务,明确分工。比如我们的作业制作“短音频制作指南”,需要各个领域的指南组成,于是大家按照各自擅长领域分工去做,最终做出一篇高分的作业。同样,在我的工作中,小团队的任务需要先拆分,然后再做分配,能够非常高效的达成目的。
3、及时沟通,相互借鉴学习。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大家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发出,大家会相互评论,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作出修正完善。
附:训练营学习轨迹
【Day6】G5 维尼 “朋友圈模糊照片”为什么会大量传播?
【Day13&14&15】G5 “剽悍一只猫”公共号拉新渠道分析
【Day 22 & 23】G5 维尼 罗辑思维60秒语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