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关于死亡的镜头:
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学生生命的老师,最后一刻还在为新生儿哺乳的母亲,紧紧拽着笔不放的稚嫩而僵硬的小手,搂在一起致死不分离的夫妻……
这是一组关于生存的镜头:
忍住创痛向着镜头绽放甜蜜笑靥的女孩,在废墟下用看书来抵抗恐惧的学生,向救援人员要冰冻可乐的男孩,在担架上向解放军敬礼的少年……
这些死亡充满对生的渴望,因而是高贵的;这些生存充满对生的热爱,因而是美好的。
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废墟中,对劫后余生的孩子说:“你们幸存下来,就好好活下去。”
然而生命会有终点,于是才有了“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紧迫感,和“今日事今日毕”的方向感。
死亡是生命的归宿,却不是生命的目的。生命的目的,在于生本身,在于让生命在到达终点之前绽放光芒,如同每一朵花终归都要凋谢,却不能不开得绚烂。“向死而生”并不是教人整天去想着死亡即将到来,然后忧心忡忡,在对死的恐惧中白白耗费生命;“向死而生”是一种积极而宽容的生活态度,用这种态度去生活,然后善待我们的生命,积极地发掘我们生存的价值。
多难能兴邦,多难也能催人奋发。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应该心怀感激,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艰难困苦更能催人成长。
人的成长绝不单单是年龄的增长,人的成长更是来源于那些困难与磨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总是要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也才能用了了然的心境读懂真经的涵义。而当你回首来时路,又会感悟到,那九九八十一难,原来不过都是魔障,不过是为了促你成长而为你量身定制。
所有打不死你的,都只为让你更强大!走过去之后,你才会明白,原来那些苦难的存在原本都是充满善意的,是为了让你打倒他们,而不是为了打倒你。遭遇苦难从来不是不幸,苦难是让你来提升功力的;被苦难打倒了,才是真正的不幸。
荷尔德林的诗歌最为人熟知的一句是:“人类劳绩累累,依然诗意地栖居大地。”苦难、不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的一个部分,然而我们依然要活出生命的诗意来。这或许就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原因。动物为了生的本能而生存,人却在生存之外追寻生命的意义。
人必须要吃饭才能活着,人却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活着,便要有所追求,便要被死鞭策着,努力在有生之年活出色彩和光芒。
感谢生命中的重重关隘,他们才是生命丰盈的标志。如果我们的生命中已经没有任何不幸发生,那只能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活着;如果我们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不幸,那它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不幸;如果我们的生命充满了不幸,那么可喜可贺,这些不幸定然都只是些琐碎细小的麻烦和烦恼。当我们对生活充满种种抱怨的时候,这抱怨本身却证明了我们的幸运。
那些掩埋在地震废墟下的人们早已无法抱怨,那些身陷绝境的人眼前都只有一件不幸,而我们,要愁房价,要防小三,要烦工作,要斗小人,要恼孩子……要每天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于是你看,我们何其幸运?
人这一生,谁不需要经历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呢?工作中的挫折,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磨难,感情上的迷惘……就像是一局游戏,职场上设置着小人,学业上设置着路障,生活中设置着陷阱,感情里摆放着渣男……要想通关,只好慢慢打怪。
可是所有的打怪过程不就是游戏的一大乐趣所在吗?况且每次打怪成功,我们的经验值就得到提升,我们的武器性能就得到加持。
这些所有我们以为遭遇到的不快乐不顺利,其实都是我们振翅之前困守的那个茧,必须要靠自己慢慢去咬破,然后才能化蛹成蝶。
“512”,在这样一个日子回忆灾难,缅怀死去的人们,或许让生者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以微笑面对生命中的不美好,并要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去追求积极的美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炎黄子孙在08年的多事之秋中更加挺直了民族的脊梁,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上,生者继续着生命的尊严和美好。不被不幸打倒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不被不幸击垮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人生。“512”是永远的创痛,也是永远的感动。
直面死亡,让我们这些生者更懂得生命的分量与价值。于是,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愤懑,多一份平和,多一份认真,积极地去生活,去活出夏花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