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一部经典会读二至三个不同版本,不同译者不同出版社。后来发觉听古典乐时亦如此。虽是同一曲目,但演奏家们的表达也是细腻有别。心中之四大天王Bach Mozart Chopin Beethoven 已是经年累月的陪伴多多年。常常是一人一长段时日,也是在这些常常中猛然能听出遗忘感来,遗忘眼前的时下遥想入那音符流淌出的时空境地里。又是在这些常常中时常聆听出新滋味。起初的Mozart是一片纯真欢欣,后来方才听出这灵魂的反抗 ; 又从Chopin的浪漫诗情中听到狂澜激情,恰如同Beethoven的激荡昂扬中听到温婉细腻 ; Bach 则是活生生的音乐九重天,犹如一初生婴孩的纯洁直抵圣洁神性穹顶。
不知这三四百年间,有多少灵魂试着透过音符来诠释这些传世之作。曲谱是一样的,琴键亦是相同的,只是演奏家们却都是有各自的处理与表达。演奏家们虽必是通奏每位大师们的作品,但就表达的贴合度来看,也是各有擅长。
Mozart最爱的是Horowitz霍洛维兹,Arthur Rubinstein 亚瑟•鲁宾斯坦和Maurizio Pollini 毛里奇奥•波利尼都是表达Chopin 的好手,在James Levine詹姆斯•列文的诠释中听到了别样的Beethove, Bach独独珍爱 Gleen Gould 格伦•古尔德,神附体的演奏,不是之一是唯一。
演奏家们的曲目首首皆精良,我这摸过琴键数年的人无胆妄评,只不过琴键敲出的音符飞入心时,相应有感还是有所微别的。想来这是合情理的,曲谱琴键因演奏曲目之人不同,个性特质阅历背景,自然就有了各自的表达,这当中无有高低好坏之界定。这亦是最好的阐述音乐即是情感的表达流淌。是若这些音乐都假以仅以技术点衡量之,将音符输入人工智能之手,Perfect 的技术处理却听不到音乐之情感,想想必知是多荒唐滑稽之事!
瑜伽亦是与音乐相通相似之事。
零九年,在Rajiv和Swati的瑜伽课上就被他俩提醒: 你们要小心!现代的瑜伽已经被压榨到只剩下技术。而这多年,我开始确信他们所说一点儿不夸大。
九月二十九日~十月三日 Eyal 老师工作坊期间,某一日清晨毫无征兆的出神,意识画面呈现的是一二年浦那艾扬格总院Guruji的课堂。那日开课前Abhijata忽然告诉大家可以提交平日练习的疑问给Guruji解答。中国学员们一阵兴奋,纷纷寻笔落字珍惜这珍贵的机会。我确未移身,只是坐在瑜伽垫上。“你没有问题吗?”脑袋里自问“好像没有。”第一个回答“确认没有问题吗?”第二次自问,之后脑袋一片空白,很长……“Guruji,请告诉我习练的原则吧!这些成百条要点背后的原则!”算是终于逼出了自己的问题吗?可惜准备起身拿笔时,课程已开始了。第一个问题是某位同学问:在Virabhadrasana II中屈膝腿一侧为什么侧腰会疼痛?而之后的每个问题都是类似于在不同的体式中身体某个部位的不适。Guruji有些不解,他直言:你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要点,却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这些要点背后的原理,为什么会有这些要点?透过这些要点要去懂得习练的原理!
那一刻,我的眼亮了,心却更亮。
Guruji在体式中透过对要点的阐述,让我们清晰体式习练的原理-----体式中身体与重心 地心引力的关系&力的运动方向。
猛然意识到,这多年这个回答是已印刻于心,且不断领悟深思着。瑜伽中每个技术点都不是刻意的,每个习练者的实践的技术点也是有着各自的着重点或表达方式。而所有这些要点不过都是出自于原理。
原理从来不是为了着意于展现技术,而是为了真正实践瑜伽修习的本意。从物质身体着手透过对感受力专注力觉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创造身体内部空间的同时亦是拓展出觉性的空间,从有形物质身体打磨进入到无限意识存在的体悟。这时你会了解为什么说瑜伽是小我迈向大我消融合一的过程,个体个性融入宇宙共性的话题,事实上到最终你得以品尝的瑜伽就是体认到万物为一。
这不是靠技术得以实现的,那些技术会让你偏离瑜伽之道,甚至会Kill You(因为ego会被无知的技术喂大)。使用技术为得是领悟技术之内蕴藏的深意,那不可说之意才是瑜伽的真滋味。至少这样,瑜伽的习练得以真正展开来-------超越狭隘之窄地,踏入瑜伽之广阔。
暂停一下 ,思绪已不在指尖了。
想起,还是那一年,在浦那,Guruji说过的一番最入心的话:“这是情感的学科。你我不同的感受是否可以在中间相遇?这是一种沟通,不是用智力的头脑去交流瑜伽。”
这就是瑜伽------本就是一门活的艺术,是关于生命的连接。在这之中,不是重复不是记忆不是复制,是生命全然体悟之后的流淌、交融、扩展与延续。
十月四号,工作坊结束,和Eyal去爬大佛头。路上和Eyal聊同样的话题,Eyal说:瑜伽的技术从来不是瑜伽的全部,在瑜伽的基础层面它是有作用的,但是我们都应该懂得瑜伽是更为深刻和广阔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