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瞳
近日,一条关于“大年三十为母报仇杀害仇家三人”的消息引发了热议。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二十多年前两家人因为房屋宅基地的问题产生矛盾,行凶者的母亲在争吵中出手伤人,结果反被对方打成了重伤,不治身亡。行凶者张某在今年除夕夜将当年的杀母仇人父子三人全部杀害。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也许还有些细节部分没讲清楚,大家见谅。
本来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引人扼腕叹息。
然而令我震惊的事情是有些居心叵测的媒体人居然拿这件事情作为噱头,刻意将张某塑造成一个为母复仇而甘愿忍辱负重二十年,终于大仇得报的一个大孝子,大英雄形象。
甚至面对这样的悲剧,他们丝毫没有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意识,不仅没有正面引导群众,而且还为杀人者点赞,极力称赞其复仇的血腥行为。
这些媒体人看似高举着正义的旗帜,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实则混淆了一个法治社会最基本的是非观。
他们试图营造一个两极性的社会,一极是极善,一极是极恶。在他们的极力歪曲渲染之下,杀死别人父子三人的张某成了正义的化身,极善的代表;而死去的三人仿佛成了死有余辜的恶人,极恶的一方。
我不禁想问,这样的划分合理吗?
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是极其愚昧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评判一个人是绝对不能用单纯的善与恶来简单区分的。
就像这件事情里的张某,一方面而言他能够不忘杀母之仇,说明他至少是一个有血性,孝顺的男人,但是另一方面,他仇杀那父子三人,没有考虑过他会把另一个家庭拽入痛苦的深渊,说明他极其残忍,冲动,冷酷。
张某的孝与义并不能掩饰他的残忍冷酷,所以他绝对不是正义的一方。
同理而言,那遇害的父子三人也并不是所谓邪恶的一方。
仔细分析之下,这些媒体人处心积虑营造的两极社会便不攻自破。
然而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进而认识到那个所谓的孝子张某其实也是个冷酷的杀人凶手。
细想之下,张某或许就是一个牺牲品。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冷酷无情,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学会了封建社会那一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法则。
张某母亲死时,他才年仅13岁,如果家庭、学校、社会积极的引导他,教育他,告诉他正确的价值观,让他认识到即使他复了仇他的母亲也不可能死而复生,他自己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会这样吗?
那么结论就是他可能也受到媒体上类似新闻的影响,才萌生了复仇的怨念,而他的父亲又没能够即时察觉和阻止,这才酿成了今年除夕夜的这场悲剧。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诚然,张某是凶手,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者,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张某过去的二十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他整日沉浸在复仇的怨恨之中不能自拔,一个本来拥有无限未来与希望的孩子在仇恨中心理逐渐扭曲,变态,你们以为张某不痛苦吗?他比所有人都要痛苦和绝望。
因此我才说,在这场悲剧里,无论是张某还是那父子三人都是牺牲品,他们葬送在媒体的虚假道义宣传之下,又都成为了媒体新的宣传材料,连死后都难得安息。
真正的杀人凶手,真正残忍的刽子手是那些媒体人,是他们的蛊惑,是他们添油加醋的宣传导致了这类悲剧的一再发生,如今他们却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带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国家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民众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媒体人作“流言”的种子。
真的是这样吗?当所有的人心中都种下极端的种子,当极端的种子都长出仇恨变态的芽儿……那将不再是有限的几个生命的牺牲了。
谁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年幼的“张某”?
救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