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导论:
What: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美国学者 查德*保罗的定义,它是对思考的思考。批判性思维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
Why: 思考层次越丰富,你就是更独立、更明智的思考者。
认为“重要而不紧急”,潜在的价值取向是“紧急”比“重要”重要,为什么会导致真相?可能是因为,我们下判断、做决策背后的思考质量,还不够高,没法支撑我们的决策结果。训练批判性思维,既紧急,又重要。我们非常值得从这一刻起,就开始训练批判性思维,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评判自己的思考质量,从而不断优化它。
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课程,对所有想要把终身学习、把自主教育当做长期事业的人们来讲,应该是一门基础课。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状态,它能让你对知识的选择和吸取更有判断,也更有效。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把批判性思维推崇为哈佛大学最高阶的思维,他有一本书《回归大学之道》,大学本科生的思维分为三个阶段:无知的确定性,有知识的混乱,批判性思维的成熟阶段"有知识的确定性"
How: 课程逻辑:分三步完成评判思考质量这个目标
第一,先审视一段思考的信息结构本身,去评价这段思考里的关键要素是不是完整,每一个要素是不是成立和互相匹配;如果要素们符合要求,那么整段思考就是自洽的;
第二,跳出立场,站在更大的格局下去评判,这段思考过程是不是公允,是不是有容错能力;
第三,再往深一层,去审视批判性思维本身,去讨论它在我们的思维能力里到底扮演个什么角色,它有则那样的局限性和拓展空间。
批判性思维总论 1
你有多大的思考自由度
1.思考自由度,受两件事限制:
第一是知识面局限,口红斩男色
第二是思维方式局限,我们活在川流不息的思绪和念头里,每分每秒都在思考,这带来的坏处就是你很少会有意识地觉察:我在思考,就像你很少意识得到你正在呼吸。当局者迷,限制了你的思考自由度,意识不到在思考,当然也就意识不到思考的局限。
所以:你的知识面越广,你的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你的思考就越自由。
2.完善知识面:淘金式思考者,
海绵式思考着见什么吸收什么,不作选择,追求的是数量,优势是快速完成海量的信息积累,拓宽眼界。但如果从始至终只秉承单一思维方式,副作用是,没有能力批判和拣选信息,这其实是让世界割让了我们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权。世界在强势地塑造你,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不论是真是假,高效的抵消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适用的不适用的,统一的冲突的,都在灌输你,塑造你。海绵式思维的作用下,你的思维模式、思考习惯长成什么样子,就得看天赋和运气,因为它是被你所见到的一切堆砌而成的。(同一话题不同公众号的观点)。看到什么就学什么,你看到人怎样思考,你就怎样思考。你看见的知识是冲突的,你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冲突和摇摆的。知识体系弱,思考体系也就只能更弱。单纯的海绵式思考者没有能力批判和拣选。更可怕的是,因为缺乏反思能力,他们可能都意识不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在低效和摇摆。缺乏稳定的自我。
淘金式思考者,在信息获取中不断提问,不断甄别信息的真假和有效性,然后再决定是不是用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可靠。
海绵式思考者追求的见多识广,淘金者思考者就是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追求“不惑”,不受迷惑。(万维钢,2个相反的观点,但是还能正常行事)
3.破除思维局限:批判性思维
难点在于当局者迷,既然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思考,那怎么反思自己的思考?以旁观者身份,其实就是一种更清醒、更置身局外的洞察者身份。可以做自己的旁观者,第一个你在思考,第二个你在观察第一个你的思考。怎么能训练这种自我分裂的能力,自己来做自己的旁观者呢?
第一,练习冥想,练习观察我们内在的体验和感受(觉知);不评价自己的体验,只是单纯感受它
第二,训练批判性思维,练习旁观我们的思考过程;检察官一样,不断检验和评判自己的思考,从而提高思考的质量。这种批判精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起源是当时的一套经典问答方法: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通过提问、辩论,揭露对方话里的矛盾和缺陷,来逼对方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他又被产称作:真理的助产士。
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你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备的思考过程去推到完美的结论,而是自己当自己的苏格拉底,带着问题意识,面对一个结论去倒推,用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这个结论是否立得住。
追求更高的思考自由度,就是哲学意义上,我们赋予批判性思维的使命。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考自由度,因为想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成为更明智、更高级的人类。
个人反馈:
思维定式
1.盲从权威,对比自己职位高、头衔大、名望响的大咖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看到前面有同学也有留言这一点的,在我身上也很明显。回想了一下,可能是和年少时父辈从经商起家,在各种政府关系和资源方来回打点,夹缝中求生存带来的认知底色相关。当然,不是所有的锅都应该原生家庭背, 业已成年,自我觉知和成长已经让童年时期的卑微在无数轮回里逐渐得到了疗愈,这是生长的力量。
2.买了即学了。买了给自己一种心理安慰,甚至给拖沓找了理由。而得到关于“什么知识是你自己的知识“的定义重新刷新了我的认知:只有穿过你身体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知识,穿过身体要经历3个阶段:学过、用过、教过,分别对应的是输入、实践和输出。通过上得到大学,开始养成不仅仅是海绵式吸取信息,也参与到课程中每一堂思维课从写课后留言开始,规律输出,甚至开始在公司和本部门,开始主动组织经验分享和学习培训,倒推让自己成体系的输出所学,而不是单一“水过鸭背”的信息输入。
3.害怕没成长所以一定要学习,底层是焦虑驱动,而不是真正的成长驱动,和构建知识体系驱动。2019年开始有了明确的觉知,不再盲目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单一的小说板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开始逐步构建管理、心理、理财、女性成长、培训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模块,虽然现在还谈不上自我的知识体系有多完善和牢固,但是心中的笃定和从容感逐步增强,因为心中有一张大的版图,每一次输入都有个方向在丰满充实哪个版块。
批判性总论2
批判性思维在批判什么
1.不同于各行各业的心法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态:它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练习方法,却不能独立存在,而是需要具体运用到各个知识领域里去,但在各个领域里,它又不负责批判这些专业知识,不负责直接给出思考的答案。
2.批判性思维批判的是思考过程。审辩、思辨能力,“批判”看起来有些咄咄逼人,但是它批判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断然否定某个观点,它批判的其实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是对思考的再思考、再评判。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有点像“心理咨询师”和“新莉咨询师的督导”之间的关系。
3.批判性思维不是万能的,它有它的适用场景。没有经过思考,或者思考不足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就不适用,比如:
不带判断的表达,没法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巨大的平静”;
一个判断根据是个人感受或者个人偏好,“我不喜欢别人在朋友圈晒娃”“XX是我看过最好的数”,区别思考、感受、偏好概念的不同。不过,如果有人用个人感觉去替更大的群体下判断,就要小心,比如“大家不应该在朋友圈晒娃”,这是个人感受就不是结论,而是作为一个证据,来论证论点了。
一个观点只有能称得上“我推断”的时候,它才带有相对充分的思考论证过程,才值得我们进一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往下去评判和审视。
4.当你心中出现一个观点,或者听到别人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你可以先问:这是你的感受、猜想还是思考?
反馈精华:
批判性思维和抬杠的区别之一是对象不同,批判性思维有严格的适用场景,它适用的对象是推断和完整的思考,而不适用于对方不带判断的表达、感受和偏好。对于一些情感链接事情及沟通上,过于使用批判性思维,反而不合理。
武志红,事实需要接受,情绪需要拥抱“抱持”
个人反馈:
任何思维方式都有适用的场景和边界范围,如课中所总结,批判性思维适用于批判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是对思考的再思考、再评判,不适用于情绪、感受和偏好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情感沟通、兴趣爱好等的出发点多是感性的情感表达,并不太需要就事论事一板一眼的逻辑评判,如果一定要在不适合的场景用,反而会引发冲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