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又浪漫的唐朝,如果说魏晋的风骨就是飘然于世的,那么唐朝对于我的感觉,就是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浮世绘。极尽繁华的长安城,熙熙攘攘的街道,大放异彩的文化艺术。就像一场梦,如果能有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就好了。
不用担心,书中提到了有一个堪比人肉照相机的“阎立本”,大家对于阎立本的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那副举世闻名的“步辇图”,但实际上,属于阎立本,属于唐朝的故事,却远远不止着一些。
阎立本为什么那么牛?他的家庭是不是像王羲之的大家族那样一家子人才济济呢?为什么他可以成为“人肉照相机”?那就和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一.我们,从不走寻常路,一个跨界的家族-伐木累。阎
1.父子三人无等闲
现在发现,古人比我们会玩太多了,还玩的那么出类拔萃。电视上有个综艺节目,叫做“跨界歌王”,实际上在唐朝时候,阎立本的家族一整个就是跨界的艺术大咖家族,放到今天,一家子如果在玩新浪微博,金闪闪的大V标志下面。头衔一定一长串,什么国家礼仪顾问啦,国家高级建筑师啦,国家绘画书法协会主席啦之类的。。。厉害了word哥
为什么这么说?兄阎立德,阎立本本人,父亲阎毗父子三人都是高级的画家,建筑工程师。相传,大明宫是阎立本设计的,父亲更了不得,还会设计火器,除此之外还能组织皇家仪仗队,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家出行,规矩繁复,既要体现皇家的威严,还得按照宫中的规矩办事,抬轿的人数呀,列队如何行走呀,都是有考究的,这样看来,阎老爷子也是礼仪方面的专家。
而阎立本更与其兄阎立德一起建造了唐朝初期的帝后陵墓。阎立本的画作在唐朝被称作“神品”,回忆一下在前几篇文章里作品能够被称作“神品”的就是顾恺之,王羲之这样古今唯此一人的大神。
2.不一样的右丞相
而且阎立本不仅绘画了得,高宗时期还做到了右丞相(古时,丞相有左右之分,而又有以右为长的传统,所以右相为主相,左相为副)。与左丞相一起站在皇帝的左右两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这左丞相是一个屡屡在外斩获军功的人,阎立本在世人看起来画画是很好的,治国这方面嘛。。。就差远了。古人有一句话“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骋丹青”,左丞相驻守大漠,右丞相的沙场则是在绘画。。真真的人红是非多。
偏偏因为他画画又能达到人肉照相机的功能,联想一下皇帝只要想起来要画肖像了,要自拍了,发现自己今天特帅,使臣来了,等等需要记住此刻情景的时候,就会召唤阎立本。
场景可能是,某天,阎立本刚起床,结果皇帝身边的人跑来说:宣阎立本入殿堂。阎立本就得匆匆忙忙的跑到皇帝跟前。还带着自己的绘画工具。可想而知,一定很狼狈。唐唐的右丞相,竟然落得和报社记者一样,一出了啥新闻,顾不上吃饭,就得立刻跟进。而偏偏高宗又只看重他的绘画才能,其实阎立本从小就爱读书,文章也是写的很棒,皇帝器重授之于高位,却又让他只做皇家御用画师的工作。说起来真的很讽刺。
3.优质绘画基因就此断了。
我们以为阎立本父子三人优质的绘画基因一定会流传下去,然而到了阎立本这,因为自己精于绘画,却只能做一个跟班画画的,伤心不已,于是告诉自己的儿子,我擅长画画,却又因自己的这个长处使得我自己受制于人,像一个奴仆一样侍奉他人,这是耻辱,你不要学画画,也不要像我一样。所以,这一大家子的绘画的天分算是绝了后。好可惜,不然我们说不定还能看到更多属于阎家子弟的优秀绘画作品。
二.阎立本作品《步辇图》---你知道唐太宗的真实面貌吗
官方讲解:《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左边所画的一排三人, 中间一位人便是禄东赞, 他被前面一位穿红袍的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后一穿白衣者为译员(或内待)。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 拱手向唐太宗致敬, 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画家笔下的唐太宗, 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须, 表现了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的自信与威严。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
阎立本的画,不仅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也是活生生的历史记录者。《步辇图》(宋朝临摹版本)先保存于故宫博物馆。
1.太宗真容
在这幅图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端坐于华丽步辇,身旁有无数宫女簇拥着的太宗李世民。
阎立本号称人肉照相机不是浪得虚名的,可以说,这幅图上的太宗与当年唐太宗的真面目八九不离十。然后有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旁边要站着9名小宫女呢?古人以9为大,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成语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代表着宫女簇拥着的人物身份非凡。还能有谁,自然是帝王啦。。
2.赞礼官---商务礼仪最佳典范
然后太宗跟前站着一个长着络腮胡,身着红色官服的圆脸大叔。身子微微前倾,专注的看着太宗坐着的方向,认真聆听教诲状。
书中写了,这位大叔的官职是赞礼官,猜猜官职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你以为是天子下一道命令,赞礼官就花样点赞的话,那真的是。。太天真。。。
根据史料记载:
赞礼官:一般指赞礼郎,官名,主管典礼祭祀。
赞:引导的意思。
传赞:写在纪传体史书人物传记后面的作者评论。
赞:评论,使不明白的地方彰显出来。
也就是说这位络腮胡大叔主事祭祀,皇家祭祀这么大的事情由他主持。而不是点个赞就可以了。如果有番邦使臣前来觐见,赞礼官还得负责接引,介绍,接引的过程中要体现我朝威武,开明,颤抖吧~~~同时又得表现出作为东道主的亲切友好。。此时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画面。。
go this way,please~would you like coffe or tee,or cocacola>?
走歪了,回到正题,赞礼官手执代表官员身份的笏(hu第四声),可以写笔记哦。当皇帝说出重要的外交思想时需要刷刷记录下来,但是我也有个疑问,从画面上的大小来看,似乎太小了,也写不了几个字呢。看来还得练就鸡蛋上雕刻的细功夫,当官真不容易。
另外赞礼官的服饰颜色也不是能随意搭配的,比如说你肤色白皙,就可以随意鲜艳的服饰,肤色黑,就得避开着装雷点,赞礼官如果官衔在五品以上的,那没办法了,就得穿红色,喜庆的红色,而且不是正红,是土红色。恰巧我们又可以发现,赞礼官的红色官服又与宫女的红色点缀其间的服饰呼应了。不得不赞叹阎立本的画技高超,既不会让画面中的一抹鲜红抢了太宗的镜,又能突出赞礼官的官衔。
3.最炫民族风-吐蕃使者
图中者即为前来寻求和亲的吐蕃使者。相较于前方的赞礼官,后方的翻译官,使者穿的衣服很吸引人眼球,很像现在很火的民族风系列,红白相间,印着不知道是骆驼,马还是鹿的花袍子。。而从五官上可以看出,吐蕃人相较于唐人饱满的五官,更有异国风情,头上还带着咱们现在也很流行的发带呢~~表情谦虚屈服,毕竟是来求亲的,满怀着希望圣上可以同意和亲的愿望而来。
4.翻译官都很威风凛凛,走路带风?
现在是图中的最后一位人物,身着白衣的翻译官。图中最左者
毕竟电视剧《我亲爱的翻译官》与现实中我国的翻译大神都自带光环。气场!美!
翻译界的大神张璐大大
相较之下,画面中的翻译官瘦弱,不如赞礼官大叔来的抢眼(红色外套的好处来了),站在离太宗最远的地方。高翻院的饭真不是好吃的。那么翻译官的官品如何呢?
根据资料记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又与其它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民族相异,国家不同,语言和文字就千差万别,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专人专职或专门机构从事翻译工作。仅就官职而言,周代有“寄”、“像”、“译”等;秦汉时期有“九译令”、“译官令”、“译官丞”;南北朝有“译令史”;隋唐时期置“通事舍人”;宋辽金时期分别有“润文史”、“译史”、“通事”;元朝设“怯里马赤(蒙古语,指口语翻译)”;明朝有“译字生”;清朝设“通译官”。
这些翻译人员的级别不高,一些朝代的翻译人员甚至没有品级。
三.一幅步辇图,画尽人物形态
阎立本的绘画中开始给每个人物都加上了细腻的表情,翻译官及赞礼官的伴君如伴虎的毕恭毕敬,打着自身小算盘想要前来和亲的吐蕃使者,九位表情恬淡的宫女,他们的表情其实都被步辇上的太宗一收眼底。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的是神话,人物,情节极尽神话色彩,而《步辇图》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自此之后,便有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为了感谢大唐的恩典,给公主修建了一座叫做“布达拉宫”的宫殿,至今仍然伫立于我国的拉萨。而因为这次和亲,边境才有了200多年的和平。
而阎立本作为照相机,见证了这一历史的整个过程,如今,这幅图被倾向于认为是宋人的临摹版本。
下次的文章仍然还是阎立本的绘画作品,预告如下
四方来朝的使臣们哪~-《职贡图》
一支画笔,画出十三位帝王风骨---《帝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