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时历朝历代,开国君王不是雄才大略,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等;就是乱世中的枭雄,如三国时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五代时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等。不管哪一种,这些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人中之龙!
然额,凡事总有例外。贵为大唐300年基业开创者的唐高祖李渊,无论是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在古典小说《说唐》、评书《兴唐传》等,从策划举义,到建立大唐,再到之后的平叛统一,好像都是他的嫡次子、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冲在前面各种牛掰,正主李渊反而是个只会点头作揖的出声木偶。
之所以唐高祖李渊会如此特殊,显然与他力求完美的“好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擅改历史记录有关。事实上,起兵时已52岁的唐国公李渊,是一位宦海沉浮、文武兼备的牛人,比起当时才18岁的二儿子李世民,各种经验值肯定高出不止一个段位。
悦史君认为,大唐建国立基最关键的人物,唐高祖李渊毋庸置疑;而李世民一路从龙反隋,大唐开国后又南征北战,确实功绩显著。如果说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左膀,那么右臂就是他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了!
虽然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作者的直男癌发作,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出生时间,都没有任何明确的记载(下文中,悦史君暂且称她为李姑娘);但她在大唐建国前后的作为,足以媲美任何一位血性男儿!
身份尊贵皇家亲戚 嫁入将门强强联姻
李姑娘出生的时候,她的爸爸李渊还是隋朝的唐国公。不过,虽然不是公主,但李姑娘的身份也是贵不可及,拼爹、拼妈都是杠杠的!
李姑娘的爸爸是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家里世代显贵:李渊的爸爸李昞,是北周唐国仁公、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后被唐高祖李渊追尊为唐世祖元皇帝);妈妈独孤氏则是北周卫国公、太保、大宗伯独孤信的四女儿(后被唐高祖李渊追尊为唐元贞皇后),她的七妹独孤伽罗,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高祖文皇帝杨坚的原配妻子文献皇后。换句话说,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隋炀帝杨广的表哥,正牌皇亲国戚啊!
李姑娘的妈妈是李渊的原配妻子窦氏(后被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追尊为唐太穆皇后),则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和北周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北周武帝宇文邕是窦氏的舅舅;而隋文帝杨坚的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嫁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北周宣帝宇文赟。这么说来,窦氏和隋文帝杨坚也有一定的亲戚关系。有这么厉害的爸爸妈妈,李姑娘的背景简直逆天!
长大后,李渊经过多方斟酌,把三女儿李姑娘嫁给了时任千牛备身的柴绍。
千牛备身的官职虽不高,却是皇帝的禁卫武官,李渊年轻的时候,也干过这一职务。好吧,聪明如悦友所想,柴绍也不是一般人:柴绍的爸爸柴慎,是隋钜鹿郡公、太子右内率,爷爷柴烈则是北周冠军县公、骠骑大将军,也是出身名门啊!
婚后,李姑娘离开父母,随丈夫柴绍定居在隋朝首都长安城。
隋末大乱父亲起兵 丈夫远附自力更生
当时,由于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和多次征战,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全国各地的反隋起义风起云涌,将隋朝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等三处,隋王朝的统治陷入四分五裂的瓦解状态。
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异志的唐国公、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也开始做起兵反隋的准备。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起兵前,李渊秘密派遣使者,想要将当时正在长安的李姑娘和柴绍,赶快召回到自己身边,一是增加己方力量,二是避免遭遇隋廷的报复。
见完李渊的密使后,柴绍和李姑娘两口子,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柴绍对李姑娘说:“你爸爸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但我们一起离开不可行,不仅我们可能难逃一死,还会提前暴露你爸爸的大事;但我一个人走吧,又害怕你留在京城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都说女人爱东问西问,会纠结;看看我们柴公子,这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哇~)
李姑娘没有一点犹豫,马上劝丈夫说:“我爸爸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赶紧离开到他那里去吧;我是一个女人,就算真的遇到危险也容易躲藏,我自己也会有办法的,勿以我为念。”(爹和老公要一起干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拖后腿,但真能留下来当肉票,也确实不是一般人~)
于是,柴绍立即从小道直奔太原。到达太原后,李渊立即授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一职。
丈夫有任务了,李姑娘也没闲着,她很快也离开长安城,回到位于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联络义军收为己用 娘子军成败敌攻地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反隋。在发布的檄文里,李渊斥责表弟隋炀帝杨广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
李渊起兵的消息传到听到鄠县后,李姑娘决心招募更多人,加入她爸爸的反隋队伍。
当时,鄠县周围已有多支相当规模的反隋起义军,李姑娘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积极联络他们,以图收为己用。
胡商何潘仁领导的起义军,是其中最大的一支,手下有几万部众。李姑娘派家僮马三宝,首先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马三宝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僮,但他秉性机敏狡黠。很快,势力远远超过李姑娘的何潘仁,跟随马三宝来拜见李姑娘,做了她手下的主卫。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李姑娘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领导的起义军,势力大增。
在此期间,隋廷不断派兵攻打李姑娘。可李姑娘不但率军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李姑娘“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
由于李姑娘令出必行,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军队,军纪严明,人人都对她肃然起敬。
在乱兵蜂起、老百姓避之不及的年月里,李姑娘率领的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拥护。老百姓将李姑娘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冲着娘子军的威名,很多人都投奔过来。不久,李姑娘“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眼看李姑娘在后院坐大,隋廷不能忍了,派出关内讨捕大使屈突通率重兵围剿,但每次交锋,都被李姑娘的娘子军击败,连吃几场大败仗。
与父合兵攻入长安 代隋建唐荣封公主
李姑娘率领的“娘子军”风生水起,而誓师反隋后的李渊,一路挥师南下,也是势如破竹。
究其原因,当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而中原地区,瓦岗军与隋朝大将、援洛大军总指挥王世充激战方酣,都无暇西顾。
李渊父子渡黄河后,对驻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进入关中。
这时,李渊知道了女儿李姑娘和“娘子军”的消息,对女儿为他在关中打下的一大片地盘感到欣慰。他立即派女婿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与李姑娘会合。
几个月不见,妻子李姑娘不仅安然无恙,还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柴绍真的是又惊又喜。不过,两口子没有过多缠绵,很快,李姑娘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弟弟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
有趣的是,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他和李姑娘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有各的幕府(指挥部),时人都很羡慕。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大军攻入长安。初九,李渊宣布遥尊表弟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个儿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他的长子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次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李姑娘的丈夫柴绍,则被进为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人兵变杀死。五月,隋恭帝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正式即皇帝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不久,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功劳卓著的三女儿李姑娘,则被李渊封为平阳公主。因为平阳公主独有军功,每次遇有赏赐,她的都要比其他姐妹的丰厚。
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则官拜左翊卫大将军。
大唐初立丈夫远征 固守山西留娘子关
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控制的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他的四周都是敌人。随后,李渊父子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跟随秦王李世民参加了一系列战争,包括平薛举父子(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飞洛阳、虎牢之战等,屡立战功。后来,柴绍被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
平阳公主也没有闲下来,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防守大唐龙兴之地——山西,驻守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对关中地区造成威胁。
严密布防强敌环伺 倍军来袭米汤退敌
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当时,山西周边主要有三股势力:刘武周、宋金刚和窦建德余部刘黑闼,他们经常勾结突厥,对山西发动进攻。
有一次,刘黑闼率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严防死守。
面对数倍于己的刘黑闼军队,平阳公主清楚自己的兵力不足,心急如焚,娘子关的情况十分危险。
平阳公主在城楼上边踱步边想对策,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忽然,她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有了主意。
平阳公主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平阳公主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的沟壑中。
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黄一片糊一片,刘黑闼的前沿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主帅。
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便错误地判断援兵已到,由于害怕中了埋伏,最终不战而退。
待得知此乃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刘黑闼等人只能望洋兴叹了。
军礼下葬死亦荣光 首获谥号名至实归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平阳公主去世。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主要是因为她的葬礼与众不同。
据史书记载,在平阳公主的葬礼上,“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哪里是葬公主,分明是葬一位将军啊!
当时朝中礼官就提出,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唐高祖李渊霸气反驳:“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于是,唐高祖李渊最终破例以军礼下葬女儿平阳公主,而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由军队举殡的女子。
后来,唐高祖李渊还给平阳公主上谥号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平阳公主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这个谥号也不简单,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不要太贴切!
悦史君点评:在我国古代,父子、兄弟起兵打江山的,不再少数;而像平阳公主一样,女儿来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的父亲称帝建功的,她却是第一位。应该说,平阳公主的才识胆略,一点都不逊色于她那几个功勋卓著的兄弟们。
明朝文坛“后七子”之一、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曾专门为平阳公主写过一首小诗,悦史君认为非常贴切:“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客观来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
亲爱的悦友,读完后记得分享喔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