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年味--生产队里唱大戏

“叔叔大爷兄弟姐妹,过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一,为了欢庆新春佳节,大队文艺宣传队为大家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现在开始。”当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的话音刚落,只听锣鼓喧天,音乐四起,一台开年大戏便在大队部门前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接下来的女生表演唱,演绎了一个个劳动场景,口齿伶俐的二人相声,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着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风趣逗乐的三句半,还有独唱、二重唱、小戏剧、拉场戏等节目陆续展开。曾在哈尔滨评剧院唱戏的温福珍大姐所唱的评剧一开场,立即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一个上午,台上演的轰轰烈烈,台下身着新装的男女老少或站在地上、或扒在墙头上看的兴致勃勃,笑声连连,掌声不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人们一年的疲劳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

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过年最热闹的场景。当年,农村的文化活动,平日期待的是个八月才来一次的那场电影,过年期待的就是这样的一场大戏了,在人们心中,这场大戏堪比现在的央视春晚。

为了这场大戏,演员们可付出不少,我知情,只因我是一个亲历者。70年代初,我随走五七道路的父亲来到复县三台公社西蓝旗大队。大队有一个文艺宣传队,因为在学校有基础,一毕业我就被选入了大队文艺宣传队,每年一入冬,宣传队就开始组织排练节目。

记得我与大连下乡青年、本地青年和文艺骨干一起,白天照常劳动,晚上坚持排练,在小学校的教室里,一练就是半宿,没人给报酬,更没人讲报酬,就凭着自己的爱好和热情。

说到付出,导演、编剧、乐队、演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和练习节目的。大家的自动自发,至今我都由衷赞佩。

我家距大队4、5里路,晚上独自冒着严寒在漆黑的路上往返,总是恐惧万分,尽管如此,我也从未耽搁节目的排练,争取表演的尽善尽美。

第一次参加大年演出时,我是表演外加弹月琴,大年初一,听说我去演出,从城里回家过年的大嫂硬让我把她心爱的彩条相间的毛围巾戴上,她说:“你坐在台上,人家都看着你,戴上这条围巾,好看。”当时单纯的我,戴上大嫂的围巾坐在寒风凛凛的台上,弹着清脆悦耳的月琴,身上暖暖的,心中美美的。

大队宣传队有时还到二十几里外驻军部队慰问演出,受到部队官兵的称赞。记得那天部队招待我们一顿晚饭,那道“醋溜白菜”,就像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羹”,近50年后的今天,还念念不忘。更令人难忘的是亲切温暖的军民鱼水情。

乡下五年半,每年过年都是在演出的忙碌与快乐中度过的。开始,我是一个演员,做过乐器伴奏,也参加过女声表演唱等节目,每次表演,不仅给村民带来快乐,自己也乐在其中。后来我当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我又是一个分管者。文章开头的那个20多岁主持演出的小姑娘,就是我。

如果说生产队里唱大戏,是当年农村过大年的一场文化盛宴,那么另一场食品盛宴的准备工作自进入腊月就拉开了帷幕。家家杀年猪、做豆腐、蒸年糕、蒸馒头,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年三十,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还有那顿准备多日、香气四溢的年夜饭,这就是过大年中的饕餮盛宴。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妈妈每年过年蒸馒头时,总能用她的巧手蒸几个染了红头的小圣虫,就是盘起来的小蛇,用黑豆做成的一双小眼睛闪着亮光,昂起的小头口中还刁着一分钱,这个可爱的“小宠物”可不是吃的,是放在粮囤里,以求年年粮谷满囤,直到正月初十“添囤”时方可取出。当然,这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我热爱那片土地,更热爱那里的人们,因此,也常常梦牵魂绕。有时我就想: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大队,就能自己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并且有会各种乐器、会自编自演、会导演的人才,真是了不起。在那个文化活动匮乏的时代,是他们用最接地气、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给父老乡亲传播了正能量,带来了过年的欢乐。也常常感慨,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高手在民间。

说起高手,还真有几个出人头地的,就在我们大队文艺宣传队中,有两位说相声的男青年,因为才华出众,被县级一个单位录用,因此改变了命运。

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年大队宣传队中的评剧演员温福珍大姐,人到老年却闻名全国。多少年来,她从未放弃对文艺的追求。她利用自家的房屋义务开办文化大院,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活动,不仅本村人踊跃参加,还吸引了周边的百姓。她还常常带队进城表演踩高跷、扭秧歌,深受城乡百姓的喜爱,文化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声名鹊起。“西蓝旗文化大院”成了当地亮丽的文化名片。作为“西蓝旗文化大院”的组织者,温福珍大姐曾于2015年和2016年两次进京,分别参加“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文明家庭”表彰会,还荣幸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我由衷的敬佩温大姐,近50年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一直在上演着生产队的大戏,坚守着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更敬佩她不懈的追求精神和老有所为的人生态度。

无数个春秋,无数个年,年年过得都新鲜。随着国家富强、科技进步,有了电视、电脑和手机,文艺节目五彩纷呈,随时可见,过年可以足不出户坐享央视春晚的快乐。可是忆过往,那早已远去的一台台“生产队的大戏”,却总会在记忆的大海中重现,因为,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