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
1、一门研究 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
3、具体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
一、研究对象
1、学生心理
2、教师心理
3、学习心理
4、教学心理
二、研究任务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四、历史发展
1、起源
2、发展过程
3、研究趋势
一、研究对象
1、学生心理:
主要研究对象: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
2、教师心理:
主要研究对象: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教师的专业品质;师生互动;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教师的成长和培养途径;教师职业倦怠。
3、学习心理:
主要研究对象:学习及其分类;学习与脑;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习策略与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4、教学心理
主要研究对象: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
二、研究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叉的产物,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双重任务。
1、首先,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
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2、其次,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
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解决教育系统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乃是所有教育学科的共同任务。
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主要任务则是在于解释依据有关学生学习的规律性知识去组建及优化教育系统所必需的心理学原则。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优点:
比较容易操作,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适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2)缺点:
观察的结果常常不能得到精确分析,容易受到主观兴趣的影响。
(3)因此,应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必须熟悉研究的教育过程及其中的心理现象,并有一定的工作训练。
2、调查法
针对性收集资料+事实基础调查+样本选择适当+科学抽样+结果分析系统化处理。
教育现象错综复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收集先前资料,以便把握好研究方向。
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调查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常见的调查方式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调查和文献分析法等。
运用调查法要求样本的选择适当,要依据科学的抽样方法,对结果的分析也要求有系统化的处理。
3、实验法
(1)可分为: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2)按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又可以主要区分为教育实验与教学实验。
1)教育实验研究的是学生个性、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中的心理学问题;
2)教学实验是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3)实验研究往往需对实验情境进行人为的处理,这会妨碍研究结果的推广。
(4)另外,教育领域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研究者往往很难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4、教育经验总结法**
(1)概念: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是依据教育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解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2)步骤:
选择研究对象——收集材料——计划与实施——经验概括——总结成果。
该方法一般具有选择研究对象、收集材料、计划与实施、经验概括和总结成果等几个步骤。
(3)优点:
1)教育经验总结法能够促进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思,
2)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
四、历史发展
1、起源
早在1531年,琼·魏斯特的著作中就出现了“教育心理学”一词。
(1)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愈来愈收到人的注目。
当时,一些教育家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
19世纪,心理学获得了划时代的长足进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从母体学科中分出提供了可能。
19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教育人类学》,对当前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3)实验教育学运动
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大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后被简译为《普通教育学》,提出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形式阶段。
1835年,赫尔巴特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上述一系列心理教育学思想做了补充与发挥。
19世纪中叶,他的学生将四个形式阶段扩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五个阶段,即后来在欧美普通教育中很流行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2)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1877年,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籍。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他又把此书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分别为: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桑代克创建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20年代: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
30年代:维果斯基的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年底: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大量成果,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接受,影响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如,60年底初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等。
另外,苏联的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与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等。
60年代: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潮,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方便学习的人”。
70年代: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完善时期(80年代至今)
教育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歧越来越小。
一方面,认知派理论和行为派理论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两派都希望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另一方面,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互补。
3、研究趋势——内+外 两方面
1、研究趋向容易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研究;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关注;
5、更为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6、开始研究电子学习的规律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育心理学可以跟上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