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辉
公众号:科普号
赵周简介:拆书帮创始人,拆书学院创始人,著名企业培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毕业后在阿里历任销售、团队管理、数据库营销、培训管理后到国企做市场总监,学术书店的副总经理
此篇分亨的是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将让你收获更高级的学习方法,通过便签法的使用,学习者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达到跟参加同主题培训一样的效果,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不上的能力。
首先开篇,赵周老师对大家面对看不进书的几大难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觉得读书没用
我们身边可能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奉行“读书无用论”。
赵周老师观点: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从两方面理解:
1,读书之前,没选对书。
读数理化可以益智,读文史哲可以怡情,我们不能把它倒过来,想怡情,却去读数理化。
可是大部分人是这样:
熟读唐诗三百首,但我依旧牙疼,所以读书无用,
研究高等数学,但我还是不幸福,所以读书无用,
读过托尔斯泰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但领导还是不喜欢我,所以读书无用。
……
这个不是书的问题,这是缘木求鱼。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不会烧菜,就是读菜谱;
总是跟人闹变扭,就去读沟通类的书;
在创业,就去读“如何做好市场”“怎样服务好顾客”一类的书。
这才是大方向没错。
2,读书时,方法不对
为了通过考试而读的书,为了消磨时间而读的书,为了博闻强识而读的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读的书……不能采用同一种阅读方法。
读致用类图书,不用在乎是否读完,是否理清了作者的逻辑、知识脉络,而是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运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小说和诗集,正读和跳读都无所谓,懂或不懂也影响,沉浸其中,物我两忘。一个闲适的下午就这样消磨过去,比看电影开心,比旅游成本低, 本身就是无用之用。有关乎什么“读书无用论”
二,没时间,没精力
有不少人爱书的朋友,是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也曾经暗下决心,给自己定过很多次读书的计划,可就是落实不下来,只好感汉“时间都去哪了”。
这里赵周老师引用了“生存余力”的概念。
表达的意思就是:现在职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对职场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留给自己学习的精力跟时间越来越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个是目前改变不了的。
三,看不懂,记不住
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读书外,最常见的就是“看不懂,记不住”。抓耳挠腮,为自己着急。
赵周老师的观点:
1,不用全看懂,全记住。对书本的所有知识都看懂,都记住那是没有必要的,那个是要通过考试才干的事。
比如你想学做个“水煮鱼”,书中详细的介绍了鱼的营养成分组成,以及大肆渲染营养元素流失的可惜,这个你就只要当时稍微了解就好,如果把它全部记住,甚至背下来 那就太累了,也完全没有必要,你只要找到不让这些营养元素流失的方法,学到手就好。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生存余力”的概念,你把他完全理解记熟,这个对教会你如何阅读, 是不是也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这只是支持现代人没时间的一个论点而已。
2,只看懂,只记住还不行,关键得拆为己用。
阅读的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的或者听来的知识的内化和反思之后。所以看懂了,记住了,还得行动起来。
就像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曾说:经验 本身有价值吗 ?并非如此—— 真正有价值的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累的经验。
四,看不下去
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想,自己买了一本书,跟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不一样的,我们付钱购买的动作只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而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是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
于是乎,我们每个章节细细研读,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导致花费很多精力跟时间,结果却进展缓慢,效率很低。
结果是很多次拿起书都半途而废,经常看不下去。于是愧疚难当,暗暗责怪自己没恒心,没毅力,给自己很低的评价。
赵周老师观点: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太以书为中心了,成人学习要以自己为中心。
赵周老师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知识,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必须要学习的。读的越多 不见得用的就越多。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此次读书的目的。把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就足够了。
赵周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对问题的观点呢?
原因有二
一,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对成人有效学习的 五大公理的提出。
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
2,关联经验
成人相比于青少年更具有丰富且不断增长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供自己和他人使用。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然后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经验
3,强调实践
成年人强调的是“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是考虑“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个体的成熟,学习者的时间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因此成人学习更多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 为目标的学习 而不是已解决或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
5,内在驱动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具备内在驱动力的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比运动和游戏更多的乐趣,因为他们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在学习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二,赵周老师多年的培训经验
赵周老师发现,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学习主题:领导力、人力资源、客户服务、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职业素养。每个主题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几万元的培训课程也有售价几十元的图书。
比如讲图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公开课,两天学费为6000元
请认证讲师到公司来做内部培训的话 价格是每天4万元;
比如图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200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 。而德鲁克学院每个季度在北京召开同主题公开课两天学会为4800元;
还有很多名为“情商”和“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公开课价格为2000至5000元 ,但其核心知识没有任何一门课程 比得上《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或《成功EQ密码》这两本书,等等。
那是不是作者们都保留了一些关键内容,在书中不写出来,只在培训时透露呢?
不是的,培训和图书所包括的核心知识是一模一样的。
那为什么培训比图书贵这么多?
原因就在于知识本身是不值钱的——在现在的社会,它太容易获得了,多的就像水一样,很重要,但是不值钱。
而好的培训成功的融入了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经过培训者精心的设计,能够让学习者很好的体验、反思、总结、练习、实践这些能更好加深学习效果的东西。
那我们自己在没有培训师的情况下,自己能不能通过读书达到参加培训一样的效果呢?
答案是:能,好的培训就是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把知识拆为己用,从而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个人行。
于是赵周老师结合五大公理所强调的“反思经验,注重实践,现学现用”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培训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便签读书法”。
什么是便签读书法?
准备三张便签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要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并保证对原文相关知识解读准确,逻辑清晰,文字精炼。这个过程也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只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了,才是真正的理解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用自己的经验,或了解到的别人的故事都可以,只要符合这个知识点。这样做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识,看到事物的本质。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我们刚开始都是抱有问题,困惑来读的这本书,那就赶紧用起来,想好具体解决困惑的步骤,行动起来。这个才是读书最终的目的——指导行为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使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 、建议、观点或者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中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不要管他。如果对我有用,则放慢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陈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输液。
第四步,在A1便签上,针对书中的信息,回想自己之前相关经验,写下来,做到有效反思。
第五步,在A2便签上,规划今后如何运用,对相关问题写出详细的执行计划,然后行动。
举3个例子加深理解:
1
你为了提升自己的说服力,你打开《说服你其实很简单》,上面有这么一段。
人们着实喜欢震惊的感觉,这样在一个新的事实面前他们才能更容易答应你的要求,因为这样他们保住了面子。当你帮助别人发现了新的事实,他们就比较容易做出新的决定——跟从你,因为这会使你的说服对象松一口气,它们能够确定过去的选择都是基于已有的信息。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个新的信息,即使做出一个不同于以前的解决也会感觉好一点。
你可以写这么个I、A1、A2。
I:在说服某人的时候 要给她一个全新的信息,他没有听到过的让他震惊的信息。这样的话,她在接受你的建议时,才不会有她的抗拒心理。因为他们会想他们之前之所以拒绝你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新信息,现在知道了,做出接受你观点的判断就在情理之中,不会感到失面子。
A1:我之前跟我的客户介绍我销售的汽车 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不感兴趣,早就知道了的样子或是频频点头敷衍。原来就是因为我跟他表达的信息没有让他有震惊的感觉
A2:明天我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只详细介绍事实跟细节还不够,要把这种震惊的效果展现出来。比如给客户只介绍,a汽车的钢板厚度是1毫米,b汽车的钢板厚度是1.2毫米,这样他感觉不到有太多的区别。但告诉客户,当车时速在90公里以上时,发生冲撞事故的话,a汽车死亡率相比于b汽车要高近30%,那他就会有感觉了。我再去收集一些剪报本,收集若干a汽车车祸报道信息,再到网上找一些a汽车车毁人亡的惨状图片,这就能让客户震惊一下了。
2
你想为“自己的成长计划(每天写篇500字的日记,每天跑步三十分钟,或每天30个俯卧撑,每天看书半小时)总是落实不下去。寻找一个解决办法。而打开一本《微习惯》的书,上面有这么一段。
每天至少读两页这本书,直到读完为止。可以多读一些,但每天绝不能少于两页。读两页书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你没借口可用。从现在开始,你可以一边阅读关于微习惯的本书,一边体会真正“拥有”一个微习惯是什么感受。
于是你就可以写这么一个I、A1、A2。
I:我们在为每天设制计划的时候设立一个最小完成值,这个最小值小到让你都不好意思拒绝完成它,它是一个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存在。根本不需要动用意志力就能完成的一个很小的计划
A1:我之前很多次都给自己设定了每天做30个俯卧撑的计划,可是下了很多次决心,成绩最好的时候也只是坚持了2个星期,然后就慢慢的找各种借口(刚吃完饭、有朋友在,心情不好,今天是周末……),没能坚持下来,最后就不了了之了,然后给自己很低的评价。
A2:再怎么样,每天洗澡之前最少做2个俯卧撑(其实很多次都是不只做两个,就算只有2个,也是完成了计划,不会有心里负担)
3
就拿这篇文章为例,你为了寻找阅读方法,打开这篇文章。看到这么一段: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使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 、建议、观点或者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中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不要管他。如果对我有用,则放慢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陈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输液。
第四步,在A1便签上,针对书中的信息,回想自己之前相关经验,写下来,做到有效反思。
第五步,在A2便签上,规划今后如何运用,对相关问题写出详细的执行计划,然后行动。
可以写这么一个I、A1、A2。
I:之前也听过要学以致用的道理,只是这篇文章详细告诉我学以致用的方法,就是把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以加深理解,然后反思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背后好的或不好的原因,然后把这些结果运用到接下来的某件具体的事情之上。
A1:在我之前看书的过程中也时常看到很多新奇有趣有用的观点跟结论。可大部分的结果是:当时看着激动,回来想想也感动,最后却是一动不动,把那些知识点都抛着
脑后了。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反思、总结,没能真正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且没有应用到具体的某件事之上
A2:今天我是抱着希望能解决×××问题来看《×××》书的,一但看到有用的建议,就坚决按这个步骤执行,直到该问题的解决。
小伙伴们,你有掌握了没?
熟练掌握此读书法,
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这对于我们这些,
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去参加培训的小老百姓来说,
何尝又不是一件乐事呢?
喜欢的话就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