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观层面(传播者层面——把关人理论)
(一)卢因,1947年提出把关人模式。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二)怀特,1950年将卢因提出的把关人模式引入大众传播领域,将美国一个地方报纸编辑一周内受到的电讯稿和实际选用的电讯稿进行比较,得出最基本的把关模式,公式: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
缺陷:
①过于强调把关人的作用,忽视了各种联系的必然性和社会性;
②没有注意到有多个把关人的存在;
③没有说明把关标准;
④没有考虑信息流动。
(三)麦克内利,1957年,修正和发展了怀特的单一把关模式,认为在信息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把关环节&把关人。
缺陷:把所有把关人的作用都等量齐观,不分主次,忽略了各个把关环节重要性的不同。
(四)巴斯,双重行动模式,对麦克内利模式进行修正和发展,认为把关人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新闻从业者居于主要地位,同时又以新闻采集和加工环节为主。
缺陷:未看到宏观社会环境的作用。
▲新媒体语境下“把关人理论”面临的挑战:
1.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弱化(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传者与受者界限模糊,受众从新闻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变成产销者)
2.把关可行性降低(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多元性,来不及反应)
3.把关权力分化,算法把关兴起(分化为网民个人、网络编辑、平台管理人员、媒体外部组织及环境)
(媒体外部组织与环境这一层"把关人"虽然不居于"把关"工作的"第一线",却是最后也是最强有力的一道关卡,它能保证社会各种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不至于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二、中观层面(组织层面——布里德的潜网)
布里德,1959年,通过对美国几十家报社的调查,《编辑部的社会结构》,编辑部中存在一张潜网。
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向得到顺利贯彻。存在原因是社会需要维持秩序和加强凝聚力。
网络时代的潜网,成为话语霸权,有话语权的人才能把关。
三、宏观层面(制度层面——传媒体制)
直接或间接对大众传播起控制或制约作用(麦圭尔的六种传媒体制):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党报理论、发展传播学、民主参与理论。
四、其他与控制研究相关的概念
1.新闻专业主义
▲一种职业理想和道德理念;核心是客观性&独立性。
2.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狭义上指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外化的新闻业自律规范体系。
3.媒介自律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伦理道德
4.权力寻租(布迪厄):出卖新闻报道权。
5.媒体公信力
▲媒介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位置,是否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由可信赖程度和专业权威性组成;是媒介无形资产;衡量媒介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