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中,语言的好坏也决定着的谈话人情绪和态度。多数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好听的话语,会让听者心情变得愉悦,哪怕对方是很婉转的对你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缺点,但因为能让自己心情愉悦,所以很容易接受对方就缺点提出的建议,这应该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相反,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如果对方抛过来的是一连串的难听话,相信,你的情绪很快会被对方的言语破坏掉,甚至你的情绪会被对方掌控,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会一股脑的袭来。
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发生在十八年前,那天早上我主班,早操时间,来园的孩子们都随着音乐在做《套圈》的游戏,“三人在一起呀,我们来套圈呀,先套XXX,再套XXX……”大班的孩子们自发的在玩套圈游戏,小光小朋友来了,我招呼他加入了做操的队伍,这孩子随着音乐做着操,情绪还算稳定。
站在远处的孩子妈妈不知道是何心理,觉得我在接待孩子时不够热情,所以他的孩子不愿意来幼儿园,当然这理由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下午,我没有在门口送孩子,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来了,点名要找朱老师说点事,我一头雾水的迎了过去,没想到接下来就是孩子妈妈一通语言犀利的挑衅,说我的态度不好,她的孩子不喜欢我了。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哪受得了这种委屈,她分明是在找我麻烦,给我难堪。我很容易就被她的言语激怒了,在为自己苍白无力的解释着,没想到男家长的衣领上有微型摄像机,镜头专门对着我的表情拍。被恶语成功激怒的我只是觉得委屈,还想为自己争一口气,我以为自己可以说清楚,没想到我根本解释不清楚,对方也不是来听我解释的。
后来,那个家长们带上DVD,带上连接线,在园长室給园长播放了那段我自证清白的录像。园长想让我给家长道歉,觉得我师德这方便工作做的不太好。可固执的我认为:如果自己错了,自己一定会道歉;可现在自己做的没有错,如果自己道歉了,就等于承认了家长说的话。这件事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不了了之。后来,听知情的人说,其实家长就是嫌老师平时说话太生硬,就是想给我点教训,觉得小姑娘害怕这个。
想想看来,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吧!我的一句话,激怒了家长;家长的一句话有激怒了我,加上我们彼此的立场不同,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都不惜说了一些让人心理上很难接受的“语言”。这些语言,会让我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波动,然后情绪又控制了理智,让原本一句话的事情闹了那一出,最后也没有分个你对我错。
十几年后的我,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当时太年轻,容易冲动,没有看清事情的初衷和原委,只是被对方的语言激怒了情绪,然后自己一直在表达的是自己委屈的情绪,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没有及时和对方“共情”,这样是无法去解决当初的问题。
情绪失控了,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让失控的情绪主宰了一切,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有时就是这样,往往双方还都不自知。如果有一方当时说出了对方的想法,情绪得到了共鸣,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大家应该会比较理智一些。
哪怕过后你意识到了这样的话,有些夸张,但起码能让对方听着心情感到愉悦,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现实生活中,即使你听出来别人在你这里“画饼”,但你感受到了对方的友好情绪,所以,你也很愿意“望梅止渴”。
这大概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