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大家端午节快乐!我又来分(tao)享(hao)干(nv)货(shen)了...
今天要从保健品谈开,大纲就按论文式的逻辑给大家讲讲药物化学吧,我将首先从1. 食用保健品的背景,2. 到其意义,3. 再展开到针对各种类别病症的应用及机理的综述,给出相应数据方面的验证。在给各位丰富点业余知识之外,顺带吐槽一下当下医药保健品,其中还会有一些涉及到这些产品的选择和海淘技能(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呢!)。另,由于本人有严重的拖延症+自己的一些工作,同时这期间我也需要浏览大量的文献和数据,所以只能给这个专题分为几个部分,楼下男神女神们,板砖请轻拍....
咳咳,说了那么多废话,开始进入正题。
人为什么要吃保健品?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深究的话这句话是毫无逻辑,但所谓话糙理不糙,因为其实人摄入的很多营养成分,在食物、蔬菜、水果里,似乎都能找着。有人说,那吃相应的蔬菜水果不就可以了吗? 答,是可以,但是,吸收因人而异。
今天的主题说的是保健品,那么自然只围绕着保健食品展开,中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局(CFDA)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所以这里注意,保健品只是一类补充剂,并且是只有通过饮食的方式得以补充人身体本身不能自主合成或比较稀缺的化学元素、多糖、酶以及其他稀缺物质。而不可能通过其他注射、植入等手段。另外,它与临床药,处方药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也不能当作针对特殊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完全以保健品养生美容的基调下,各位男神女神们还是不要对保健品治病寄予太大的厚望。另外,个体差异以及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也决定着每个人在来几瓶营养素疗效间较大的差异。
背景
OK,说保健品,就要从我们的吃开始说起。人嘛,不摄入粮食就没有能量。吃东西自然比什么都重要。但是祸从口出祸从口入这种事情在天朝从来就没少发生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饮食安全标准早已经让人呵呵了,与此同时,环境的恶化和食品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就农药残留物这一指标,zf的不作为都足够让人骂娘了,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是来自网易有狸有菊的报道:
网易专题:中国农残检测形同虚设
图1: 苹果农药残留检测指标数目对比:
上图是苹果的农残指标,中国是苹果第一输出大国,苹果产量占所有水果27.9%,但与邻近的日本对比,中国的苹果农残检测指标只有6项,日本是我国的60倍。而黄瓜这种喜闻乐见深受女性喜爱的食品(pia!你脑洞又大了么...),则是农残指数最高的一种蔬菜, 由于黄瓜不同于普通蔬菜农残主要集中于根茎中,因此黄瓜的农残检测指标决定了黄瓜质量,但是中国依然只有可怜巴巴的10项检测指标,邻国日本则是380多项,一次被甩了30多倍.....
就这么让人不省心的食品,就不谈有什么营养了,对人体的毒害反而显得更为明显。因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是我们摄入保健品的背景之一。那么除此之外,还必须提到的是上面所说的人体吸收问题和外界环境问题。大部分食物都能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身体必须的脂肪酸、维生素等。但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个人身体的差异实在是千差万别,也许有的人肠胃天生吸收功能好,有的人却深受消化不良的困扰(遗传变异、外界环境、家族病史等)。除此之外,我亚洲人群由于饮食结构和种族特征,以米面为主的亚洲人种,摄入高GI食物(解释:葡萄糖指数高于170的食物,如精加工的米面等食物)较多,血糖摄入较大的话会导致胰腺耐受力降低引发代谢方面问题[1]。相比欧洲人种和非洲人种,亚洲人种也由于缺少一些消化酶,而天生对钙、锌、铁等矿物质吸收能力较差(见下表对比)。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FDA的报道中我们也知道,大棚种植、地表环境恶化、粮食精加工等(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没有提出,因为不好评价,事实上尚无临床实例证明其负面作用)手段降低了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含量。比如据日本的调查显示,1950年100g菠菜中含有150mg维生素C,1982年下降到65mg,2000年更减少到35mg,菠菜中维C的含量下降到仅约为原来的5分之1(日媒报道)[2]。
表1:亚欧非种族体内营养成分平均值(数据来源NIH),其中维生素/Ca/Zn等显著低于欧非人种;
-
意义
说到这里,年轻人想必更加能接受保健品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认为使用化学合成药物具有“反自然”的特征,而应该以单纯的食疗摄取营养(当然舆论导向也很重要,比如其实是伪科学但骗了很多钱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其实这只是个伪命题,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只要心理上放开接受,营养品不论是天然产物提取还是人工合成,都会为你体现价值!但本人愚见,营养品就是顺应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功体现,它应该被应用到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上来,而不是被排挤。正因为有客观的上述原因以及人类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营养品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对此类问题,本人只想弱弱表达一下拙见,因为深知其会牵扯出系统性的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问题等等…)当然,本人虽然以最包容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人工合成(反自然)产品,但天道有常!曾经风靡的抗病毒药万艾可居然被用来治疗ED这种可笑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在 NIH,相关专家也给出相应建议,摄入保健品以天然产物提取物为最佳,但其摄入量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并没有长期的临床研究证明[3]。如过量使用维生素C、褪黑素产生的负面效果等都在很多文献报道中存在争议。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吃保健品,因为这里面的另一个答案是,有些人体确实缺乏一些需要的东西,既不能自己合成,又不易于吸收。当身处一定环境下,由于缺乏身体代谢产生这些有益但量并不多的物质时,就需要我们通过一些外界条件来提供了。据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所)调查报告[4],美国约43%的人服用维生素等保健食品。有那么这些不能合成的物质有哪些呢?来自加拿大NHPD(天然健康产品管理会)对相关保健品的一个总的概括[5]:
- Vitamins and minerals 维他命以及矿物质 如维生素B、C、D、E族,花青素、叶酸、烟酸等
- Herbal remedies 草本植物 ——如抗前列腺增生的榉木屑、鱼腥草等
- Homeopathic medicines 顺势治疗药物——如去角质药妆水杨酸(BHA)、抗癌鸡尾酒疗法
- Traditional medicin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传统中医科学药物(区别于草药) ——如艾灸、仁丹这类
- Probiotics, and Other products like amino acid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益生菌、氨基酸及脂肪酸类——如有抗氧化作用的亚油酸;
以上一大堆学术名词,你可以了解,也可以完全不看,但是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两类,也是大部分人体需要依靠保健食品补充的,就是维生素(vetamin)和益生菌(probiotics)了,对于他们的作用机理,下面我会就每一种不同的生理机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并给予相应的验证和解决方法。那么我的科普步骤将人体的代谢及循环入手,从肝/肠胃/消化开始,到内分泌/代谢/血管,最终到抗氧化/抗衰老/免疫/抗癌。 而这其中也会在每一篇章节里介绍一些相关的药物小贴士及推荐的药品组合。
下面我将从最后一个——也就是益生菌开始介绍起。
接着谈吃——肝/肠胃/消化系统的保健
我们的消化系统
接着上面说吃,我们需要知道,单细胞组织依靠包含着基础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盐分)以及元素的培养基赖以生存,而对于进化了千万年的人这个大型的细胞群体组织来说,宏观上来说我们只是比细胞多了个强大智能的消化系统及转化系统而已;食道、胃、肠、肝、胆、胰腺组织成了一个庞大的代谢系统(如下图), 将各种歪瓜劣枣的食物分解成可供细胞群摄取的小分子。进而代谢到身体当中作为整个细胞群体的大培养基。
图2: 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在胃、十二指肠、肝、胰腺共同作用下完成;
当然,这个强大的消化系统并不只是依靠胃(pH<=1.5)、大小肠(pH=4.20~8.20)那么简单,事实上,当食物在经过食道,食道粘膜只能分泌黏液让食物粥质化,方便更好的进入胃部,整个食物分解过程的第一步则是在胃中完成。此时的胃腔在收到神经系统传达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命令后(就是人饿了),胃壁细胞受到生物电刺激开始分泌一种胃泌激素,该激素可以进一步调节细胞释放大量CO2及氯离子(如其中小图所示),从而引入胃液中,想象我们的胃液就是一大锅盐酸+高浓度碳酸饮料(所以说为什么常喝碳酸饮料会引起反刍对身体不好)。在强酸性条件下一些营养物质开始分解,蛋白质变成多肽;多肽变成氨基酸、纤维素变成葡萄糖等等,此外胃液中的部分消化酶(乙醇脱氢酶等)分解酒精、部分氨基酸等。。。与此同时,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在肠道中更是尤为重要),即一系列共生菌,包括一些念珠菌、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些细菌有好有坏,但都非常重要,他们或者推动食物进一步进入肠道分解,或者提供能分解某些特殊物质的消化酶,进而完成整个食物的消化与代谢。可以说,人体的消化过程应该是多种微生物共生作用的一种体现。
图3: 消化系统与共生菌群落的共同作用
插上一段关于共生细菌的题外话,感兴趣的看看,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
关于共生,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出现了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这种现象统称为共生。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将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这是一种不同于寄生的生存关系,因为不论是宿主还是寄主都不会给某一方带来明显害处。
图4: 肠胃菌群分布数目
看上图,这是有关共生菌群落在消化系统中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细菌在整个消化系统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总量尤其集中于肠道当中。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Bonnie Bassler 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人大约有1万亿个人体细胞,而他体内的细菌数量却可以多达10万亿个。所以某种意义上,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90%是细菌。 看到这里千万不要被吓到了,事实上这些细菌在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都是无害的,有的对人体有用,有的没用,而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发生对人体的危害(如炎症引发与金色葡萄球菌的关系,激发了科学家从葡萄球菌中提取了第一种最有效抗生素盘尼西林)。最值得一说的,当然就是消化系统中的共生菌群,这是一群数目种类都相当庞大的肠胃居民。他们是肠胃里的建筑工人,将进入胃部被分解和未分解的建筑材料小分子氨基酸和脂肪,搭建起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大厦,供给人们完成日常的生理活动。例如科学研究中非常频繁使用的人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等,就可以帮助寄主消化食物。因为这些细菌含有一些寄主动物没有的酶,可以分解特殊的糖类、氨基酸。有实验表明,在无菌情况下长大的大鼠,必须额外摄入30%的热量才能维持体重。
图5: 共生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除此之外,研究还表明,这些细菌还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作用。其机理应该是通过分泌毒素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日本北九州大学科学家们为此专门研究了肠胃中一些杆菌在不同抗生素作用下对免疫反应的影响[6]。实验利用多种甲硝唑、青霉素、万古霉素、新霉素这四种抗生素进行小鼠实验,发现除了新霉素外,其他几种抗生素作用下小鼠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均没有影响。通过寻找某几种杆菌对新霉素的敏感性,科学家锁定了几组细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借此他们发现,有一种称为“炎症小体”的复合蛋白的激活对抗击流感病毒非常关键,而这几组细菌正是通过影响炎症小体激活才获得免疫能力的。(关于免疫与炎症,将在下一篇抗氧化过程中详细展开)
益生菌考证
那么这些细菌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被称为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了.他们的作用是共生于人体体内,为人体提供消化一些特殊物质的消化酶.比如最为重要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中国曾经有大量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其实就是因为胃部乳酸杆菌的数量不足,不能完全完成乳酸的代谢而造成的..
下面是存在于消化系统下的益生菌家族族谱
来自于维基百科的人体共生菌分类表
芽孢乳酸杆菌 Bacillus coagulans: 适用于缓解腹胀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无性种群双歧杆菌/婴儿沙门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腹痛腹胀及便秘患者;
噬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吞噬部分乳酸杆菌,对免疫系统有一定作用,医学上常用来减少
抗生素副作用;
副干酪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一种乳酸杆菌可以用来治疗小儿痢疾;
约式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性真菌,它具有减少幽门乳酸杆菌对胃壁
细胞的影响,也可以抗击炎症;
植物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可以影响肠易激综合征;
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分泌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D-乳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可用作缓解
乳糖不耐症;
变种罗伊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Protectis: 未查明,主要针对小儿龋齿,部分牙龈牙周炎患者;
鲍氏酵母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这是一种有好的抗生性酵母菌,医学上常利用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来治疗
痢疾,这是一种可以同抗生素同时使用的细菌;
鼠李糖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这是一种聚集位置比较奇特的杆菌,医学上常用来和罗伊氏一
起治疗妇科病(也是菌群落滋生地-_-||)......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这个最常见了,因为很多酸奶的制作都是以它为发酵细菌的;
嗜热链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这种细菌也是酸奶、干酪制作的必须菌种,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
的细菌,因为链球菌往往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肺炎链球菌),但研究表明该细菌并没有携带链球菌本应携带的生理
毒素基因;相反,该细菌在乳酪制作工艺的主要作用则是吞噬脂肪(减脂利器啊),而在05年的一篇文献报道里,
有研究称这种链球菌在针对癌症的化疗中,还具有抗炎的作用[10],不仅与此,小儿在6个月大小内摄入该益生
菌还有助于生长,真是对人类无比有用的真菌啊....
以上这些益生菌,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并且大都作为药物已然投入到保健甚至是临床的使用当中(SK2里的活性酵母、Kirkman的益生菌保健品等等),要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消化系统里,胃部就是个时刻进行着剧烈反应的大熔炉,摄入的食物过于复杂,或者一点儿生态环境风吹草动的变化,一不留神什么的,就可能吃坏了肚子,也破坏了肠胃菌群落的生态环境。想象着胃部这个大战场,不同的细菌,你方唱吧我方唱,可能大家都和乐融融共建消化和谐社会,虽然大多数时候相安无事,但是在某个特定时刻相遇到一起时,总会出现民族情绪上的矛盾和战争,比如前面列表里提到的嗜乳酸杆菌和一些乳酸杆菌就可能发生肠道战争,细菌之间打个仗什么的是小事儿,不过如果发生了大规模杀伤性事件,大量的死亡掉的细菌则可能会释放一些对人体不利的毒素,所以这个时候人体可能就会出现排斥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喝酸奶会发生胀气)或者免疫反应(发动白细胞大面积清理战场,即出现皮疹等免疫现象)。。所以合理搭配使用益生菌才显得比较重要。
图6: 肠胃里的细菌大战: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战争的发生呢,答案比较抽象,就是保证消化系统内菌群总量的平衡,尽力避免噬酸杆菌和乳酸菌的同时摄入、避免纤维素和益生菌的同时摄入。当然这也是具有试验性质的,因为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美国科学家Huffnagle曾在他的消化系统书籍The Probiotics Revolution: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afe, Natural Health Solutions Using Probiotic and Prebiotic Foods and Supplements里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在摄入一定量益生菌时,如果出现胀气或者身体不适的皮疹反应(想象一下我们每次注射青霉素都要进行的皮试),我们先停止使用一天,然后将胶囊或者片剂的益生菌分成4小份再服用,直至不再出现过敏反应后,再将剂量加至1/2份,仍不再出现过敏反应后,然后你就可以按照说明建议使用,这样就显得安全很多了。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考证
要说免疫反应什么的,不是常犯其实倒都是小事儿,要说比较严重点的胃炎、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食管反流甚至胃癌,益生菌可能还会有益的帮助打击肠道内的一些罪魁原住民。这里最主要要说的,就是人体里这一部分身为“异见人士”的细菌——他们静静的寄生于体内,只有待人体免疫功能发生一些障碍时,才会危害人类。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引发胃炎胃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旋杆菌,而此种疾病在中国尤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型幽门螺旋杆菌,其冗长的鞭毛几乎100%的具有给细胞打洞的能力。由于这种细菌不喜爱酸性的胃腔环境,在生物的趋利作用下,他们一方面分泌碱性物质(氨)来中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拼命在胃壁上打洞让自己钻到更偏碱性的住宿环境去,这就造成了胃溃疡、胃炎甚至是胃癌这类疾病的发生。在2005年,因为对它的深入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话说这位科学家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选择生吞该细菌培养液,进行了伟大的自体实验...膜拜啊)
图7: 幽门螺旋杆菌对胃壁细胞的破坏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于50%的全球人种当中,并且还具有感染性(kiss等方式),所以各大医院也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测试,检测你是否为其携带者,并有针对性的研究出一系列的诊断治疗方法,比较靠谱的有马歇尔医生提供的抗生素结合益生菌治疗方法,有老式的利用达喜(四大叔也是这一类产品,中和胃酸)结合抗生素疗法,也有随后兴起的基因治疗方法。基因科学的发展,让很多科学工作者都发现了长期使用抗生素的隐患,不仅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人体免疫系统也造成了紊乱。下图这个漫画就说明了这一点,细菌只需要简单的复制一段DNA,就可以在人体中针对不同的抗生素产生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图8: 一个简单基因的改变,加强了细菌抗药性
目前针对这种杆菌的最传统治疗方法是三段疗法:即1.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片); 2. 摄入抗生素克拉霉素;3. 阿莫西林或者甲硝唑等抗生素;随着现在的真菌抗性越来越强,也有一部分人使用水杨酸亚铋代替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还有一些则选择左氧氟沙星替代克拉霉素;
我这里给出的是FDA关于胃溃疡的饮食建议,即摄入一定量的益生菌,FDA非常建议大家经常食用乳酪,因为定量的益生菌摄入是安全且有效的。我们知道细菌之间是有竞争的寄生关系的,一部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人体内就起到这个作用,在于幽门螺旋杆菌竞争营养和居住环境的战争中,它们可以起到淘汰掉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从而抑制了其对胃的损伤。
tips: OK,知道了这么多后,大家是不是还觉得无从入手呢,虽然我觉得写了这么多科普的东西又累又不一定讨好,那么下面我将进入如何选购药品的干货部分分享,
保健食品的认证及选购
说完了为什么吃,就要开始准备说,怎么吃,吃什么好了。因为保健品的使用,还是有一定依据可循的。在国内,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会设置为健字号产品,以区别于临床治疗型药物。而在美国,之前的保健食品则一直受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管制,但FDA并不行使药品的审批监督权力,因此通过FDA认证,这一说并非高大上或者合格的产品。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好像显得严格很多,中国FDA要求每个厂家进行申请,通过主管部门(SFDA)的审批才可以上市。而美国FDA则不负责对药品进行相应的监督,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可以直接选购中国的保健品呢?答案不尽然。从程序来看,貌似中国拥有比美国更为严格的管制和法规,但事实上呢,却并不是这样。首先我们国家的一套体系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对食品药品的监督是国家一家独做,其中还存在着司法上面的腐败与渎职。标准力度也远远比不上欧美国家,这反而造成了中国保健品市场尽是忽悠坑爹的天下。
而在美国的管理体系下,FDA不允许做任何“疗效宣传”,强制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如果违反了,FDA就可以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因此美国保健品市场基本上见不到中国市场上那种“好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广告(脑白金)。虽然这里保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有效成分”含量等等,都取决于厂家。很多厂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有效”,也会在其中加入药物成分,不过美国依然有相应监督机构给出明细条文,让生产商无从作假。比如前面提到的NIH有一个专门的机构(ODS)会对各种保健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那些功能具有什么样的科学证据,有多可靠等等。这样,如果厂家胡乱吹嘘,也很容易被消费者揭穿。。。
附注: 高大上的NIH还给出了一个可以安全服用的,并与其他临床药物不会有明显不良反应的保健品列表,可供参考。
另外,欧美保健品还有一些其他的三方认证对这些食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认证,举美国为例(认证难度由高到低):
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有机认证标章。想在包装上印刻这个有机认证标章,必须达到以下两个条件任一个:1.100%有机成分的产品;2.95%以上有机成分,剩下的5%以内必须规定为天然成分。至于其他较低有机纯度的产品部分可以使用USDA的有机子标志,剩余的禁止在包装上有此标志和显示“有机”字样,只能在标签上标明合法的有机成分。目前拥有此认证的洗护产品大致有Alteya 、Nature's paradise 、Nourish全线产品、Jucie Organics及Organic Fiji部分产品,而一般的营养品难以获得这样的标志,特别是混合配方和综合维生素这类型的产品,更别谈全线认证!目前看到的有Jarrow Fomulas公司的乳清蛋白粉拥有此标章。
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是一个由USDA授权认证有机食品的组织,换言之,QAI的有机认证也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仅次于USDA标准。
NON-GMO Project非转基因工程认证 理论上说,目前即使某个产品拥有USDA的有机认证标章也不代表其非转基因,于是专门针对是否转基因的NGP应运而生。美国三大全食物提取品牌New Chapter、MegaFood和Garden of Life的大部分产品瓶身都有这个标志,同时拥有此标志的还有著名的鱼油品牌Nordic Naturals的大部分产品,Spectrum的一部分产品以及Source Naturals的一款产品,至于其他主流营养品品牌,暂时没发现有产品被授予此认证。想看到更详细的情况请根据指示查阅(NON-GMO Project官网>FIND NON-GMO>Verified Product) 非转基因营养品对你的价值和非转基因食品对你的价值基本一致,适用于对生活品质极其苛刻的部分土豪!以及关爱后代基因的高逼格知识分子(不装逼你会死吗!)
美国药典组织认证(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USP),USP的认证机制非常严格和专业,是全球公认的质量标准机构,其建立了全球公认的药品及其原料成分、饮食补充剂及其原料成分(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植物提取物、酶类、核酸、多糖等)的质量标准,为全球130多个国家所承认和使用。其认证的品牌主要有Trunature、Nature Made、Kirkland Signature等,具体查询途径如下:USP官网> USP Verification Services > USP Verified Dietary Supplements > USP Verified Dietary Supplements。 USP一般被认为FDA认证的前奏,很多药品厂家要认证FDA之前都会拿USP做练手,因为两者的审核标准很相近,只是前者没有后者权威!从这个意义来说,USP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拥有此标志的公司就我看来也是极具实力的大公司,如美国的人气品牌Nature Made和Costco好市多的自营品牌Kirkland也极具性价比!
GMP by NNFA——National Nutritional Foods Association美国国家食品营养协会对特定厂家所认证的GMP(Good Manufacture Process)良好作业标准。美国有数个组织(如USP美国药典也有)都在有对企业GMP进行认证(具体看图)。
其实这是一个门槛性质的认证,并不代表厂家在原料、工艺、技术等其他方面都能做得好。结果被国内很多商家吹的神乎其神,拿来忽悠了好多钱多人傻的土豪。在美国市场下,拥有GMP认证的对于真正的大公司来说,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不值得炫耀!所以很多在瓶身没看到GMP标志并不代表该公司作业不标准!
本篇推荐可搭配使用的保健食品
下面,开始推荐一些针对胃/肠/消化系统 喜闻乐见的保健食品吧:
- manuka蜂蜜 UEF16+(图片只找到wedderspoon产品,但据说这家质量有所下滑,不推荐)
* 之所以推荐这款蜂蜜,是因为这种新西兰蜂蜜确实非常有效而且温和,因为它含有抗菌活性很高的甲基乙二醛,按照抗菌活性可分为UMF5+,10+,13+,16+,数值越高疗效越好,当然价格也是越昂贵,要说它的唯一缺点就是假货颇多,目前了解有Manuka Doctor这家药品公司生产的manuka蜂蜜是被广泛认可的。。。
- DGL(甘草精华,图太大就不放了)
- 推荐这款产品完全是因为网上评价而给家人买过,温和而且效果还不错。iHerb家Enzymatic Therapy系列出品,口碑良好价格又不贵;
-
复合型益生菌(实际上是鼠李糖益生菌、罗伊氏益生菌及鲍氏益生菌的复合菌种,图为renew life的明星产品)
- 因为是复合型,所以这个品牌众多实在不好推荐,据网友反馈最多的是加拿大药品制造商renew-life,口碑颇佳;而我了解的最多的是Jarrow杰诺,作为知名美国食品制造商,通过的认证是颇多的,有些连USDA认证都到手了,而且大部分益生菌都使用的是食品复合型,有机食品质量有保证,平衡性也比较好,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研究一下老外提供的品牌list;
- 益生菌的使用要保证摄入肠道的必须是活得,死的毫无用处而且只会让你胀气(请不要觉得很恶心),所以这玩意儿生产日期相当重要;
- 益生菌似乎只适合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还有一部分甚至需要避光,并保持充足水分,所以冷冻的、褐色瓶包装并带有水分的益生菌是最好的;
- 大部分益生菌保健品都是依托于乳糖类食物或者某些超级食物而制作的(相当于该菌的培养基),保健品里一般也会给出其具体含量;
- 这类保健品的使用,要依据保健品推荐的用量使用,保健品一般也都会注明可能的副反应;
- 大蒜素(郭德纲老师笑而不语....)
- 大蒜素可是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保健品啊,在所有保健品市场中,它跟维生素和钙片都是名列前三甲的产品了。因为大蒜素确实功能颇多,比如杀菌、降血脂(美国人民胖子太多)、消化不良、促进糖代谢,吹得最多的就是其抗癌功效....但是....这玩意儿在血液中的代谢会产生气体烯丙甲基硫醚从肺中排出,这种气味很迷人啊,以至于甚至可以引发上海银周立波老师和天津饭郭德纲老师的战争,所以,为了形象,先思考下再吃吧 :P;
- 维生素B族,B6,B12;
- 这是一种针对益生菌的辅剂,通常是因为有些人而会因为摄入益生菌而造成免疫方面的炎症、败血症、菌血症等进行预防,这些维生素非常和谐和有用,在后面的篇幅里我还会提到他们作为抗氧化、抗衰老时的用途; 这里没有给出相应品牌是因为品牌实在太多我也没有一一试验过,而且一个比较好的保健方式是使用一段周期换个品牌再试,只要符合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认证,其实大致上都差不大多。
致谢:此文要感谢文章 《授你以渔:你需要买什么样的保健品》 提供的大量药品认证资料,下篇呢我将从内分泌/代谢/血管这方面的保健讲起,说说一些小分子保健品对人体的益处,敬请期待。
Reference
[1]. Emily A Hu, et al. BMJ, 2012,344:e1454
[2]. 网易报道:农残标准知多少
[3]. NIH: http://www.ncbi.nlm.nih.gov
[4].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5]. http://www.hc-sc.gc.ca/dhp-mps/prodnatur/index-eng.php
[6]. Elizabeth A. Grice.et.al. Science, 324: 1190 - 1192.
[7]. Huffnagle,. The Probiotics Revolution: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afe, Natural Health Solutions Using Probiotic and Prebiotic Foods and Supplements[B], 2008
[8]. Guarner F Malagelada. JR Gut flora in health and disease. Lancet. 2003 361:512-519.
[9]. The mind and stomach at War: Stress and Abdominal in Britian. 2010m, 54(1): 95-110.
[10]. Awad S, AN Hassan and K Muthukumarappan.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88 (2005): 4204–4213
[11].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Probiotics: 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Can Do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