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绝不是体力最好的,一定是那个死也要爬上去的那个人。
这是今天看“觉者”,梁冬采访蔡志忠的结尾,蔡志忠说的一段话刺激了我。
蔡志忠,给我的印象是止于至善。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极致。而且用大块,一整块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比如42天不出屋创作,比如4年一个人在日本画《诸子百家》。这样的生命经历的投入,让我十分的佩服和欣赏。
坦率的讲,我很敬畏这样的人,更多的是怕。我早就买了的蔡志忠作品全集,一直没敢拆开看,就是佐证。
当下,这是我的功课。
另一个影响我很大的人,村上春树。他从成就上与蔡志忠可以说是齐名。但从工作方式上又有些不同。
村上春树是在平凡的写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节奏。上午起床喝一杯咖啡,开始写作,每天坚持写4000字。写到四千字停下来,去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这样一件事,一种简单纯粹枯燥无聊的生活方式一做就是将近四十年。
面对二人的行事风格,当下的我,除了佩服,自叹不如以外,我只能说一句,我现在两个方式我都做不到。
蔡式工作法。极端的投入,一动不动的创作,至少我当下的身体是吃不消的,而且,老婆、孩子的家庭生活当下也不允许我能有大块的时间。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白天孩子上学、老婆上班之后的时间不都是我的吗?但为什还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
我发现,当家人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我很难不涉入其中,有时无法安心工作。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往别人身上推拖责任的借口。
但我也的确做到过,比如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时,我会很安静、很享受创作,一点不觉得枯燥和孤独。甚至拿出那时的作品,我会很骄傲。
这让我也反思,通过视频,我也看到了我做到的部分,就是当下我正在做的事,我会把它做到我认为的最好、最满意的境界——至善。正如下午WL说的,她看到我的作品,是很欣赏很喜欢的,相信这样做下去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
如果当下,我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就是无法像蔡志忠这样有好的体力和天赋来完成我的创作,至少,我还可以做的是,让自己做事仍旧保持极致,然后找到自己时间上的平衡点,适应当下的变化。
这一点,需要学一学村上春树的变通。想象一下这样的自己:
早上起床,做1小时瑜伽。然后做早饭,用餐,送孩子上学。
然后,带上笔记本(电脑)去咖啡馆喝上一杯咖啡,然后想一想今天要写的文章、画的插画、要干的事情。让自己定下心来。
然后回到家中,开始工作3小时到中午,做到哪里算哪里,不纠结于结果是否完成。
如果是写作,就写3000字,完成一篇稿子。这并不难。
如果是插画,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完成一张。目前越来越快。
中午,工作结束,然后放下好好,享用午餐。
下午,休息,锻炼身体,看书,见朋友,做咨询。
写到这里,这样的安排让我舒服,感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