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看了三部电影《建军大业》,《战狼2》以及《二十二》。这些作品,或讲事实,或述人情,或描人心,百般手段用上,从不同环境,不同视角为我们讲述着我们国家,我们的人民曾经遭遇的一切以及正在面临的成长。
关于《建军大业》以及《战狼2》
这两部电影,都是利用典型人物的经历为我们串起整个事件以及历史长河(《建军大业》这种电影,这段史实大众相对熟知,电影手法更是传统的 不能再传统,略去不表)。因为对军人的崇拜(这部分打算另开话题)以及作为伪军迷对利比亚撤侨等事件关注,让我在战狼2的观影过程,肾上腺素一直处于高数值的状态,其实,看的不是电影(因为剧情和拍摄真是毫无新意,可是就是激动!),而是透过电影,看到了,感觉到了,我们国家逐步强大坚定的步伐,以及军人为了我们的和平年代,义无反顾的扛起的责任。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了,再一次看到了结果,看到了给予我们充满信心的活着的资本。然而,抛去这些,更多的是感恩,也有心疼。建军大业开篇就是惨不忍睹的杀场,战狼2中更是枪声不断,炮火连天,除了主角们开挂的人生外,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甚至不幸牺牲,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是不是还有人在等着他回家……我们享受着现在安逸的生活,读着历史书上,新闻通稿上的数字,是啊,有些人在远方死去,其实没有关系,只要我们不认识他,只要他已远远离开……
关于《二十二》
《二十二》这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不分主次不树典型,一视同仁,为我们缓缓的,慢慢的,平静的讲述这些婆婆的生活碎片。
跟我一起观影的朋友说,这样的叙述好像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啊,这些婆婆跟普通的婆婆没有什么不一样啊?即使里面有些婆婆生活很艰难,可是中国目前生活水平条件就是这样,用这样的手法谈贫富差距谈救助这也太狭隘了吧?
是啊,这部电影怎么会这么拍?之前设想到的国仇家恨呢?熬过了日本人的侵略,反被自己人排挤的强烈情感冲突呢?典型人物的反转人生呢?都没有。这些可以产生票房的点,这部电影里面都没有。我们之前学习关于慰安妇的这段历史,了解到的“20万”这个数量的概念,也不过一笔带过。看起来就像是一篇小学生流水账日记一样平淡。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激起了一片波澜。啊,终于有人意识到了,她们不是数字,她们都有名字!
《二十二》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些婆婆的人生,让我们不是通过数字,去体会这场悲剧的程度有多大,而是立体的关注每一个活着的人,她经历了,活下来了,她还有人生!
国仇家恨,20万,在时间长河中,已经慢慢凝结成我们这个国家一块掉了痂的伤疤,他的存在意味着我们的过去,我们不能忘记,因为我们需要凝聚,需要反思,需要警醒,需要前进。
可是对于这些婆婆,这是深刻骨肉的一部分,是她们的一辈子。韦绍兰婆婆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看。她们坚强的活着,她们看起来那么平静,甚至还能调侃地说日本人也老了,我们给她们安上“慰安妇”这个名称,一意孤行的用数字的意义去衡量她们,却忽视了她们作为真实的一个人,行走出的痕迹,走不出的其实是我们。所以,我想《二十二》就是在用这样一种平静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总是用功利的意淫面对她们,要尊重她们每一个人,她们不是你预想的艺术故事中的主人公,她们是真实的,独立的,存在的人!
尊重,不是一边撕开他们的伤口一边呼唤别人去看她们伤的有多深,而是铭记历史,给她们以平等对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