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创业者,都是在跟社会的需求做对接,用产品解决这些问题,靠赚到的钱养家糊口,丰富自己的生活。
只不过,打工者对接的是老板的需求,老板对接的则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解决别人的需求;而不同的之处,是负责的主体对象不同。
依靠钱建立起来的利益关系是不牢靠的,比如人人都知道创业九死一生,很多职场人缺乏选公司的眼光,入职不久后,因为老板的产品不能很好地跟市场需求相匹配,老板赚不到钱自然会倒闭,紧接着这种风险就会转嫁到员工身上,这些打工者就失业了。
老板可能会重新起盘搞项目接着干,职场人就会重新找工作换家公司入职。或许,老板和员工曾经是一个团队的成员,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除了利益关系外,的确会产生情感链接,但这份情感链接在真金白银面前,真的太脆弱了,不堪一击。
比如高管把老板的客户资源和员工都撬走了,丢下烂摊子给老板,老板深陷泥潭。有些公司营造家文化,团队氛围是挺好的,就是不赚钱,整个公司的老油条都在这里养老。
在这里,老板需要对整体公司的变现闭环负全责,而员工只需要在变现闭环上负部分责任。很显然,两者的责任是不对等的。为了生存,老板只能利益导向,开启筛选机制,能创造价值的就留下,没有价值的就离开。
而员工呢,其实不了解老板的责任压力,用情感的视角来衡量当下发生的一切,就是很多人的「思考惯性」。于是很多人就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老板没有人情味,做事不地道。
你看,「情感」和「利益」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判断标准。在职场上,要多谈利益规则,少谈情感规则。所以就有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在工作中,这里不是谈感情的地方,而是谈利益的地方。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创造多大的价值,承担多大的责任,你就能赚到相应的钱。职场上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就是利益掺杂情感的双重纠葛,最后剪不断理还乱,很多都会以一地鸡毛草草收场。
所以,老板在工作中只谈利益关系,员工做的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利合于主」,老板就要无情放弃,这样省下来的认知资源才可以放在「变现闭环的运行效率上」,少干活,多挣钱。
如果老板的情感太重,最后不仅会拖垮团队,更会拖垮自己。如果员工太讲情感,原本应该花在能力增长上的注意力就会减少,年龄大了发展窗口就会因能力不足而关闭,这反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