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安然然
截止今天,已经坚持在简书写了18篇文章。虽然以前也坚持写日记,但那属于自言自语,几年写下的东西都差不多,重重复复。而如今尝试在平台上写作,并坚持日更,虽然也是自写自看,但心态确有所不同,收获颇大。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坚持写作。
一、强制表达完意见的畅快。
在生活中,想表达一个观点,却很少有人能耐心听我们说完。
这个世界上有耐心听我们说完一个正经事的人太少了,有耐心听我们胡说八道的人就更少了。
不知道您会不会有我这样的困扰。当我想和别人(特别是领导)沟通一个想法时,经常会被打断,然后就强制被曲解,甚至误解,成为偏见。而当你想更加完整的的表达时,他们早已作出结论,鉴定完毕,以胜利者的心态扬长而去。留下我们合不扰的嘴巴和言而不尽的憋屈。就像攒了半天的一泡尿,尿一半,让你硬生生憋回去一样。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我默默在心中无数次的呼喊!
停!请让我说完!却连回声都没有。
好吧!你不让我说完,我就写。写作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三观端正很多,那叫一个爽!人都需要表达的渠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要这个渠道梳通了,世界和平!
所以,写作可以让自己畅快的表达意见,不用担心有人打断你,强制曲解你的意思。
二、输出倒逼输入。
在知识上,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
而在生活中,我们的常态却是对大量无价值信息的重复输入(垃圾电视剧,碎片化无目的阅读等),对外输出基本为零。
当我们写作,并把作品发表出来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我们知道世界上可能有人会读到(也许只有一个人,或者仅仅只是一种被阅读的可能性)的时候,最基本的自尊也会让我们重视自己的输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梳理一下表达方式,静下来慢慢说。
当我们真正写作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对自己的知识和大脑库存过度自信,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写和可以写的东西。
这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恐慌。恐慌得就像一个营养严重缺乏的人突然明白了饥饿。突然想找吃的。
输出倒逼的输入,是最高效的。
在《反转式学习》一书中,提出内在学习动力的重要性,这种倒逼自己思考和输出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比如我想把“时间”说清楚,不得不去找论文,找资料。为了把“时间”说透,我不得不去找案例,找故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升的过程。
所以我说,学习和写作就像人吃食物一样,虽然表面上看,食物只是输入和输出,但营养已经进入身体,而且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
三、原来想说明白一个道理这么难
以前感觉自己逻辑思维还可以,把一个事情说明白没有太大问题。但真正坐下来才发现,一个简单的概念,想要说明白真不是容易的事。
一方面是对概念的理解上的困难。
有一个句式,我原来就很喜欢,坚持日更后我感觉更深刻。
XX是什么?你不问这个问题我知道XX是什么,你问了这个问题后我反而不知道XX是什么了!
同样,在把一件事写下来之前,我是知道他是什么的,但真的写下来,确发现我们表达他的词汇竟如此匮乏,我们对他的理解是如此浅显。比如:
时间是什么?不写这个问题我知道,开始提笔写时我反而不知道了!
生命是什么?不写这个问题我知道,开始提笔写时我反而不知道了!
目标是什么?不写这个问题我知道,开始提笔写时我反而不知道了!
道理是什么?不写这个问题我知道,开始提笔写时我反而不知道了!
我们原以为大脑中有东西,但真正需要体系化表述时,却空无一物。
另一方面是表达方式上的困难。
我试着修改自己写的文章发现,自己总是会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把一句话翻来覆去倒腾,逻辑混乱,一个意思说很长都表述不清。
通过写作我发现,要清楚的掌握一个东西,并把他简单明了的传达给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表述很好,其实却表述很差。只是我们没有机会听自己说话,听自己说得有多差。
但写作打开了一个窗口。我们写作,相当于把自己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再回个头来看一下。不用任何人指点,我们能分出好坏。
现在我开始反思,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如何谋篇布局,什么时候讲故事,什么时候讲道理,什么时候议论,什么时候抒情。都应该有个规划,不应该胡说八道浪费别人时间。
四、坚持写作,路还很长
从三点总结来看,我目前的写根本算不上写作,还只能算自言自语。因为都还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发出,思考问题。只想自己说得爽,自己学得更多,自己说得更好。根本对不住读我文章的你!
前三点讲的都只有一个主体,就是我自己,这是不长久的。也是急需改善的。单向的沟通算不是一个好的沟通者。
对此我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报了好报写作群,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多进行系统的训练,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同时更要转变心态,不要再自言自语。
感谢您能读完。
更真诚希望您能和我一样坚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