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自己之前读过了,但是只是读过了,因为可能不太涉及到自己的工作,所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妄想自己哪天能用到的时候再回来翻这篇文章,可是这次重新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了对里面所写的一些概念有一些认知,回想上次读过到现在,几乎从来没有想起过这篇文章,尽管这期间自己确实有过一些文案创作的经历。所以呀!人真的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脑袋。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想真正记住一件事情,让其从工作记忆变为长期记忆,或许真正的上手实践遍是最好的方式。虽然说给知识建立底层联系也是一种方式,不过建立底层联系用李叫兽的方法,找到该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5个实际应用案例,不过找几个文案,判断好坏,再判断是采用了这7个中的哪一个。
分解产品属性:这个如果抛开表现的解释,从底层思考,就是激发自身优势,大品牌的优势就是在它的品牌,小品牌要在这方面去和大品牌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而通过分解产品属性,激发自身在产品在内部细节的做工、材料、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另外这里还用到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有两种认知模式,一种是低认知模式,一种是高认知模式;而大部分人在购物的时候都喜欢采用低认知模式,也就是不用费什么脑子的模式,所以小品牌通过分解产品属性,将消费者从低认知模式拉到高认知模式。想起以前在圈外学习的另外一种模式,大概就是通过某种言语上的改变将一个愤怒中的人从儿童模式变成成年人模式,具体不是我这么描述的,我这里只是说一个人的模式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转变的。
指出利益:这点就是自己脑海里面的“利益驱动“这个概念。其实也很好理解,关键是在要用的时候,你能够想起来
定位到使用情景:其实就是讲故事
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这个概念是让自己对寻找竞争对手的途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前自己认为的竞争对手都只是集中在提供相同产品或者服务的公司上,这里的概念,完全跳出了这个框架,是通过分析自己产品的功能,匹配的人群,然后这群人正在使用的相似产品或者服务的公司才是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真的是刷新了自己的一个概念。
视觉感:这点可以和”附着力——建立联系“联系在一起,把一个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更加具象化,其实就是一种视觉感,或者说体验感。
提供”导火索”:这点最让我震惊的一句话就是: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哈哈哈,乔布斯的经典名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1,分解产品属性:大品牌的品牌是优势,往往会强调自己的整体优势,因为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小品牌往往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告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
3,定位到使用情景:用户用我的产品可以完成什么任务
4、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匹配产品功能/特性的消费者【这里的竞争对手并不一定是指提供同一产品或者服务的公司】
5、视觉感:心理学中有“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一个事件的鲜活性(是 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还有,人天生不喜欢抽象化的东西
6、附着力——建立联系:为什么“附着力”这么重要?人的记忆模式:如果新知识无法同旧知识建立联系,人很快就会忘记 它;如果和旧有的熟悉的东西建立了联系,人就容易记住它。
7、提供“导火索”:让你想 都不想就知道现在怎么做;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必要时在文案中明确告诉 别人:现在你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