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别害怕,尽管戈壁风沙肆虐,尽管荒漠寸草不生,我们并肩战斗,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里一定会变成美丽的花园……”听到这首哈萨克族情歌的时候,我正走在伊吾县淖毛湖开发区的红柳丛旁,这首歌背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同样被打动的,还有从北京赶来的作家、编剧、导演李勇赤先生。
“我激动得整夜睡不着觉。我体会到,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会有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是李勇赤对我说的原话,也是他正在酬拍讲述这个故事的电影的内在动力。
这个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哈萨克族青年,男的叫吾那尔别克·哈力,现任伊吾县畜牧局草原站技术员,女的叫古丽孜然·卡衣旦,现任淖毛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18年前的淖毛湖开发区,戈壁和荒漠是“主人”,沙尘暴是“常客”,然而两个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的地方相识相恋。
戈壁滩上来了“造林大军”
伊吾县隶属新疆哈密市,全国人口最少的县,也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县城很小,被当地人调侃“从南头到北头,一泡尿就流过去了。”
2000年3月,一批来自伊吾县各乡镇的大中专毕业生乘坐大卡车从县城来到淖毛湖开发区。古丽孜然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没有通水电,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放眼望去,天地间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我便是其中之一,那年我从哈密农校毕业,乡上通知我带上被褥到县林业局报道,没想到被送到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植树造林。下车看到眼前的情景,一起来的很多女孩都哭了,我也跟着哭了,可是不敢张嘴,因为风沙太大。”古丽孜然说,第一批有70多个青年男女被分成两大组若干小组,安排住进了土坯房里,房间里没有电灯、没有床,也没有桌子。大家只好用蜡烛代替了电灯,用木板代替了床,用砖头或石块代替了桌子;水和菜是从80公里外的伊吾县城拉来的,大家轮流做大锅饭。
艰苦岁月中的欢声笑语
五六个年轻人睡在一间屋里,晚上熄了蜡烛,屋内屋外立即伸手不见五指,寂静旷野上的风声如同鬼哭狼嚎,老鼠、蜥蜴、蜈蚣会不时“造访”。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姑娘从小就怕虫子,可是时间长了,我们什么奇怪的虫子都见过了,也就不怕了,可是大风仍然是我们最怕的。”古丽孜然所说的大风,是非同凡响的。当年,淖毛湖开发区戈壁滩上几乎寸草不生,一棵树也没有,一旦大风袭来,立刻昏天暗地。古丽孜然说:“大风一来,满天黄沙,白天也像晚上一样昏暗,睁不开眼,就算睁开眼也看不清路,也看不清人,我们就要立即放下手里的铁锹,迅速聚在一起,手拉手连成串儿往宿舍跑。”“就是,风来了不管我们在哪儿植树,都必须往宿舍的方向跑,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躲风。”一旁的吾那尔别克说。
提起躲风,古丽孜然还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她在一个离宿舍七八公里远的地方挖树坑,大风突然来袭,她迟疑了片刻就睁不开眼了。这时,她忽然感觉到有一只大手抓住她喊:“快跑!”她闭上眼睛迷迷糊糊地跟着那人跑,嘴也不敢张,没法问带她跑的人是谁,直到跑进宿舍,她才看清带她跑的人是谁。
这样的大风常常一刮就是一天一夜,年轻人哪儿也不能去,就在宿舍里点上蜡烛,唱起歌、跳起舞,等着风停下来。
红柳滩上栽下万棵红柳
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群年轻人的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男青年每人每天挖40个树坑,种40棵树,女青年每人每天20个树坑,种20棵树。古丽孜然记得,他们种的有红柳、梭梭,还有榆树,不过最多的还是红柳。
“地下都是砂石,树坑不好挖,挖得太浅也不行,一场风刮来就填平了,所以我们都是按要求挖得又深又大,我们的手上都起了血泡,后来又结了厚厚的茧子。就这样我们还很要强,没有人说放弃,挖不完当天的树坑晚饭也不想吃。” 古丽孜然说。
2003年3月,吾那尔别克作为第三批植树造林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一员,也被送到淖毛湖开发区,加入到这个劳动集体中。
谈起种树,古丽孜然良多体会。第一批的年轻人,没有经验,自顾自地完成任务就行,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第二批、第三批来的年轻人就配合得很好。男的挖坑,女的领树苗,然后一人扶苗,一人填土,这样干起活来很快。
吾那尔别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追求古丽孜然的。“我挖树坑的时候,他跑来帮我挖,我不让他帮,他非要帮,赶都赶不走。”古丽孜然笑起来。
这对年轻人在淖毛湖开发区栽红柳一干就是七年。如今,这些年轻人亲手栽下的万株红柳已茂盛如林,由于当年栽下的都是低矮的树苗,因此大家都习惯叫那里红柳滩。
情歌唱出百转柔肠
红柳滩的红柳种下了,给红柳浇水就成了这些年轻人新的任务。“开始没有滴灌,只能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漫灌。红柳滩太大了,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只要水管站通知水来了,不管白天还是深夜,轮到谁的责任区,谁就要按时去浇水。”古丽孜然说。每到雪水融化的季节,无论白天黑夜,浇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红柳滩一条树沟将近两公里长,从山上引来的水不能浪费,水一旦来了,赶紧引入自己的责任区,责任区浇完了水,还要立即将水引入下一个责任区。这样的操作必须要两个人配合。
“如果是白天浇水,吾那尔别克去引水,我就站在树沟的尽头,看着水快到头了我要大声提醒他。后来我想出一个好办法,用铁锹铲起一锹土,向空气扬起,他看见了就赶紧把水引向下一个的责任区。如果是晚上,四周漆黑一片,我就不停地大声喊他,他也不停地回应我。后来,他把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编了词,每次晚上浇水时他就大声唱出来,让我听到。听见他的歌声远远传来,我也就不害怕了。
红柳见证忠贞爱情
吾那尔别克唱给古丽孜然的这首歌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哈萨克族情歌。因为这首歌,两个年轻人的心一天天贴近,红柳滩的红柳也一年年地越长越高,淖毛湖开发区的环境一天天变好。他们在荒滩上种下的万棵红柳,早已深深扎根在这里,守护着淖毛湖开发区的几千亩瓜田,也见证着他们忠诚的爱情。
如今,淖毛湖的晚熟哈密瓜知名度越来越高,已远销沿海发达城市。淖毛湖开发区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种哈密瓜发家致富了。“现在我们开发区的村民都知道,红柳是宝贝,没有红柳,春天的风不会变小,哈密瓜就长不好。”古丽孜然说。
古丽孜然对我讲述时,吾那尔别克静静地在一旁听着。可我看见,他的眼眶渐渐红了。
如今他们已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对于这里,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古丽孜然在这里18年,看着红柳一天天长大。她熟悉这里的每一个村民,了解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她闭上眼睛就能听出每个村民的声音。”吾那尔别克说完,他又轻轻哼起那首哈萨克族情歌。
夕阳的余晖穿过红柳丛,照在粉红色的红柳花上,也照在古丽孜然粉红色的裙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