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一位同事讨论农村电商平台,我觉得做这个时机不成熟,他觉得现在可以做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来由。
为什么说时机不成熟,原因是方方面面的,首先要先有面粉才能有面包,第一先从土地谈起。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搞集体,山区的土地是非常零散的,a组的地在b组,b组的地在c组,c组的地在a组,土地不成片,所以想要一块比较大的,能够连成片的,能够机械化操作的地是有难度的,而且难度还比较大,原因就是涉及的人比较多。农村现在都是自主置换,我的地换你的地来实现小片小片的种植。另一个方面是农村人离乡后,土地仍留在当地,这些土地不征得当事人同意是不能随意去种植的,这是土地上的一个非常大的浪费。所以现在农村可以看到大片的荒地。农场化和合作社无法解决土地规模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是劳动力不够,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的多是50,60后,他们的年纪也大了,种地方式也比较原始,导致农产品产量是低的,质量也是低的。70,80后目前都是家庭支柱,也是城市打工人群的主力,他们暂时不可能回归农村,同时也不可能承受得了50,60后的种地方式带来的体力消耗。90,00后是完全不会种地,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农活。待到50,60后再过十年,农村的劳动力会出现断代的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机械化。
第三是农村宗族势力和心态带来的困难,中国历史上就是家天下管理方式,天子是最大的家长。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形成了农村宗族势力的强大影响力。一个家庭势力越大,在农村做事越容易,人口越多,在农村话语权越重。在农村要创业,绕不过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再说农村人的心态,老一辈农村人,没有走出农村的人,在利益得失上看得非常地重,可以因为鸡鸭吃了几颗菜骂上几天,也可以因为曾经的恩怨不让对方的货车从自己的家门口过,甚至还有偷盗,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比如下药药他人的鱼塘里的鱼。农村还有另一种心态就是要穷一起穷,通俗的说法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这两种心态是改变农村的两个拦路虎。
第四是种植缺乏科学的指导,除了当地的支柱农业,其它的农业上是得不到任何指导的。农技站早已沦为卖农药卖种子的地方,农民只能自己摸索,种得好不好全看运气,种什么全靠跟风。种下去使劲扔化肥,种下前后使劲用农药,现在的地里连蚯蚓都少见了。
第五是交通运输问题,农村目前实现了村村通,村村通的路是3.5米的标准,会车需要专门的错车点。另外村村通都是按以前的小路修改的,弯道多,坡多,汽车行驶速度上不来。物流在农村都没有设点,农产品要运出去需要先运到县城,然后县城再发快递或者是发冷链。这里就需要消耗4小时,甚至8小时。新鲜农产品的运输,是一个企业,个人难解决的大难题。
第六是农产品的加工问题,前面说到了新鲜农产品运不出去,或者运送不及时。既然运不出去,那就要做加工。做加工又需要人手,又回到了第二点。
第七是农村教育问题,农村的教育质量差,主要原因是留不住人才。好的教师师都进城了,只留下一批老的老师,年轻的教师在农村锻炼几年以后纷纷进城了。而农民也为了教育问题在城里买房。这也是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
综上所述,农村的问题是土地的问题,是交通的问题,是零散分散的问题,是人口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二需要资金的支持,百万级人民币,三需要人口迭代更新。在我看来,合作社和以前的地主雇佣长工性质是一样的,也是一方出卖劳动力,一方收获利益。长期来看,农村还是土地私有化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农场化解决劳动力,土地零散的问题,农场也有资金力量可以自己修路,可以自己买货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的问题,农场种植也能标准化,可以解决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但是农村的人口问题是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