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说过: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喜欢独处的人,能在灵魂深处,享受一个人的清欢。
01 独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清醒
独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清醒。
独处,是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的一种人生智慧。
真正的独处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
当你矗立在喧嚣的街头时,却向往一个人的宁静。
当你安定淡然时,你会明白,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好的人生,是向内求,能激发潜能,而不是寻求外界的认可。
想起网上曾经流传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砍柴的樵夫与一个放羊的牧羊人聊天。
两个人相谈甚欢,可是牧羊人的羊吃饱了,而樵夫却一无所获。
诚然,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
当大家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外界那些凶猛野兽的威胁时,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这一特性延续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聚会层出不穷。
当生活中的很多人做着什么时,我们也喜欢跟着一起做什么。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孤单,可这样做也会有一个坏处,就是不利于个人成长。
当你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后,会发现,原来那些喜欢独处的人才是人间清醒。
而那些越来越优秀的人,都在独处中默默地修炼着自己。
02 真正聪明的人,通常都在进行高质量的独处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通常都在进行高质量的独处。
股神巴菲特就是这样一种人。
沃顿商学院期间,巴菲特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费城的一家经纪公司办公室里,跟踪各种股票行情。
当酒会上,俊男靓女忙于所谓的社交时,巴菲特却端坐在椅子上,与人谈一些经济类和政治学的话题。
在大家都向往着更加喧嚣热闹的大都市时,他却更愿意待在不怎么繁华的老家奥马哈。
巴菲特曾分享过他的投资秘诀:
“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现代人的得失心太重,身处喧嚣,却无法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宁。
只有你试着抛弃一些无用的社交,才能用一种安静的状态审视一下自己。
想一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一想自己如何能够提升能力。
那种心灵上的放空,不在意他人眼光的思想,才能看到自己最本真的生活。
03 人生终将也是一场单人的旅行
《百年孤独》中这么一句话:
“人生终将也是一场单人的旅行。”
一个人想要把人生过得精彩,活得通透,那就在孤单中成长。
所谓成熟,不是你多么能言善道,而是能与孤独为伍,享受孤独。
国学大师钱钟书就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
有一次,一个大人物想要拜访钱钟书,明白他不喜社交,便选在大年初二时手提礼品前去拜访。
还没等人进门呢,钱钟书就隔着门缝,对对方说:“谢谢,我很忙,谢谢,谢谢。”
其实也不是钱钟书不会社交,只不过他明白了,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他把用来社交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写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闪闪发光。
著名演员陈道明先生也不喜欢社交,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读读书、写写字。
他说过:“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喜欢独处的人,知道灵魂如何安放,知道如何将自己在这喧嚣中安顿好。
独处不是孤独,更像是一种能力。
当一个人能学会孤独,学会独处,那说明他的精神时间是无比丰富的。
他不必远离尘世,就能在心中修篱种菊。
他即使身处喧嚣,也能在独处中来一场自我修行。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当你愿意为自己多留一些独处的时间,那你终能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