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就是个后知后觉者,去年知道有“罗辑思维”时,已经播出了一百多期了,我感觉这个东西真好,于是一集不拉听了一遍。
后来“罗辑思维”搬家了,从“喜马拉雅”搬到了“得到”APP,我一时懒惰,没有下载“得到”,于是中断了一段时间。前不久跟朋友聊天时又说起这档子事来,朋友订阅了好几个专栏,一直在学习中。回到家我就安装了“得到”,发现已经更新到三百多期了,于是从断点处接上,又一集不拉听了一遍。
罗辑思维是碎片化学习的倡导者,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很多碎片化时间,这些时间要是不用在学习上,多可惜呢。
而且,对于上班族来说,基本上你也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口臭。如果我们让碎片化时间从指缝中溜走了,就跟每天不刷牙的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关于碎片化学习一直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把时间花在阅读经典上?因为阅读经典代表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是相对的。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阅读经典当然很好啊,问题是,经典放在你面前,你读得下去不?
我是读不下去的。我家里有《存在与时间》,《西方哲学史》,《发展心理学》,《黄帝内经》,《左传》,好多经典,每本都很厚,每本都只是开了头就放下了,真心读不下去啊。
但也有看得下去的,比如《易经》。
我最早的一本《易经》是在地摊上买的,拿回家一看,这是什么东东啊,简直是天书,看不懂,就放一边了。
若干年以后,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觉得好有意思。南怀瑾先生用白话文解读了易经的哲学道理,通俗易懂,读了一遍后,对易理有了一些了解。
又过了几年,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好像是“易经的故事”,作者用白话文详细解读了乾坤两卦,每一爻还配上了一些历史故事,很有意思,通俗易懂。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就买了一本李光地的《周易折中》,然后就能看懂了。后来关于易经的其他书,我也能看懂了。
为什么过去不懂的,现在看懂了呢,因为经过长时间碎片化的小知识的积累,我的头脑里慢慢就开辟了一个存放易经的空间,你可以想象成一个“书架”的样子,当我看完《周易折中》后,这个书架就成形了,以后再有关于易经的知识,都能往这个书架上放。
每次你学习一个碎片化知识,就好比你买了一本书回家,浏览后随手往茶几上一放。当你买的书多了,东一本,西一本,房间里就搁得到处都是了,有一天你家里人不高兴了,说你乱放东西,你自己也觉得别扭,于是你把眼面前的书收拾一下,放到纸箱里,束之高阁,慢慢地就淡出了你的记忆,变成垃圾了。
如果你看的每一本书,都能分门别类摆放,随着书的增多,你置办一个书架,让每本书各得其所,慢慢地你的“书房”就很有章法了。再添一本新书,你就知道放到哪儿。扫视一眼书房,你也知道该进哪些新书。
再往后,你的“书房”就有了特色。比如,我读过的书都跟这样一些主题词相关,“系统思维”,“管理”,“心理学”,“脑科学”,“领导力”,“教练”,等等。当你有了主题词,书房里的每本书之间就都产生了联系,在这些主题词的统领下,你的书房就浑然一体了。
说到这里,我想你肯定知道了,我说的“书房”,是一个比喻,是指我们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所以,碎片还是经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你的每一段碎片化时间里得到的每一个学习,都不浪费。
所谓经典,其实是作者用他自己的知识体系呈现他所学到的碎片化知识,他传播的不仅是知识点,更是他的体系结构。就如同一堆砖头,可以搭建不同的房子,别人的“房子”虽然很漂亮,但是你住着未必舒服。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你发现没有,无论是说碎片化学习好的人,还是不好的人,都是自家有“书房”的人。如果你没个“书房”,恐怕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孔子三十而立,也可以理解为,孔老师三十岁那年,已经在心里搭建好自己的“书房”了。
那么,如何搭建自己的书房(知识体系)呢?我个人的经验是:
1. 确定学习的方向。一开始可以有好多兴趣,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慢慢会呈现出一些主题来。这时需要做一些取舍了,因为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如果不会用减法的话,会撑死的。
2. 符合你方向的书籍要大量阅读,没有量的积累不会有质的飞跃。光听罗辑思维肯定是不行的。不必每本书都精读,也不必每本书都从头看到尾。看不下去了就换一本,或者从头再读,要点是持续阅读。事实上,阅读过程是一本书引发另一本书。同一个主题的书看过五、六本以上,自然会形成一个整体图像。接下来,你阅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3. 写读书笔记。无论是听书,还是看书,都要随手把心得记下来。我自己觉得,这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必须步骤。我的电脑里有大量的半成品随笔,有些文章就是一个标题,或一个开头,写不下去了,就放在一边,反正没人催你交作业。而且当你写不下去的时候,一定是你的领悟还不够。经常在随后的某个时间,在你读另一本书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于是继续写。
总而言之,学习从哪里开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起来,选择一个方向,保持学习姿势,坚持写读书笔记,假以时日,你就有书架、有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