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部门梳理2017年的内训需求,和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小伙伴知道我今年在尝试个人理财,提议让我2017年给部门同事分享一下理财相关的一些事,还没待我回复,一个一向心直口快的姑娘说“理财有什么好讲的”,瞬间让我泪崩!
这就成了我写文的一个契机,思考下理财到底有哪些好讲的。
不得不说理财是一个喜好非常分明的话题,爱者犹如蜜糖,厌者如同蚊蝇。这主要和理财认知有关,在此,我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身边朋友的反馈,整理了几个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理财是有钱人的事。
这是最为常见的认知误区,我那个心直口快的同事也是基于这个认知认为理财和她没什么关系。
作为工薪阶层,每个月固定的工资贡献给衣食住行后,因着年轻人及时行乐的天性,剩余的部分基本贡献给了吃喝玩乐。
作为“月光族”,或者工资结余屈指可数的人来说,根本无财可理。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无财可理?你的收入可以提升么?你的花销真的是必须的么?怎样让花钱更有价值?这些都是理财的范畴。
这几年频繁曝出的新闻,某某中了彩票大奖后,没几年就所剩无几了,就是因为在无钱阶段没有正确的理财认知。
无论现阶段有钱没钱,都要记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误区二:理财是聪明人才能做的事情。
提起理财大家就会想起各种复杂的计算,自己数学不好怎么办呀?想起电视剧里金融大咖们的各种运筹帷幄,而自己智商压根没到那水平呀,这直接导致很多人误认为理财是一件需要高智商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任何领域想要精通都是很艰难的,但是想要知道一些“皮毛”,满足自身基础的需求这还是可以实现的。
我是法学专业,我们国家最近几年都在搞普法教育,整体效果还不错。那你说法律不难么?想要高水平当然难,不然司法考试怎么会被列为国家第一考,但是一般老百姓想要知道些基础满足日常所需,这确实是不难的,你看《婚姻法》的内容可是大街小巷的人基本都能说出一二的。
误区三:理财=高风险。
这个认知误区一方面是因为对于理财范畴的误解,另外一方面受2015年E租宝事件,还有席卷全球的股灾影响,很多人谈理财心有戚戚,甚至到了闻之色变的地步。
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但某个层面也加速了恐慌。
2016年我投资了一些P2P,有一个同事听说的时候出于善意提醒我,你知道e租宝吧,你要小心点哦!我非常感激他的提醒,也知道他肯定不清楚通过哪些方式去筛选p2p平台。
还有另外一个同事,最近在置换房产,首套房卖掉了,二套房暂时还没有到买的时机,因此手上有百来万的存款,有朋友建议他拿一小部分做点投资,他很惶恐的问,e租宝你不知道么?股灾你不知道么?
小心确实一种美德,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提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偏见。我们需要学习的是用学识武装自己,而不是砌上一堵厚厚的墙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误区四:不理财就意味着没有损失。
这个认知误区是从误区三延伸来的,不少人有一些奇怪的推理逻辑,比方说理财意味着高风险,那么不理财肯定就没有风险了,对吧?
当然不对,吃饭有食物中毒的风险,不吃饭是没有食物中毒的风险,但绝对不意味着没风险,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不吃饭会饿死。
那理财领域的常识是什么呢?就是通货膨胀,它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俗点说就是你的钱贬值了!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也就是如果你的年化收益没有3%,基本上你拥有的钱的价值就是在递减的,不管你有没有感知到,他都是存在的,而这个这个递减的金额就是你的损失。
以上就是我对于理财认知误区的四点总结,欢迎交流补充!
文:梦竹草(点击关注)
work hard,play hard的慢热型单身妹纸,理财小白,用心感受天地大美,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的学习型写手。
您的喜欢是我的动力,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