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5岁的儿子学会了一招,屡试不爽,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儿子4岁的时候,一家人出去旅游,儿子知道爷爷奶奶宠她,一路上各种调皮,她不想破坏大家的好心情,就一直忍着。
直到有一次,儿子哭着非要买一个小猪佩奇的喷水枪,她很耐心跟孩子讲,家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因为旅游不方便没带出来,回家就可以玩了。
本来儿子情绪已经有所好转,但这时候公公出来说:“不就一个喷水枪嘛,爷爷给你买。”
儿子擦着眼泪,甩开妈妈的手,哭得更大声,向着爷爷走去。
朋友瞬间很生气,本想拉着儿子到外面好好教育一下,谁知道走的太急,出门的时候儿子被门框绊倒,瞬间头上起了个大包。
全家一下子紧张起来,朋友也不知所措,老公一把孩子抱起来,嘴里还念叨她脾气大。
最后,大家都带着怨气结束了旅行,儿子也一直粘着爷爷奶奶,死活不跟她。
回家后,工作又发生变动,她需要外出学习半年,只能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
半年后回来,发现儿子变得娇气、任性、不听话,最主要的是,一不如他愿,他就用头撞墙。
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都不管用。
她跟我抱怨说,肯定是老人把孩子宠坏了,现在和老公也经常因为这个吵架,非常郁闷。
我告诉她,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惩罚父母”。
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听话就好,却经常忽略他们的心理活动。
任何与孩子对抗的战斗终将都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他们永远不会被打败,也不会因为被战胜而与对手合作。——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要知道,在与孩子的“斗争”中,父母永远没法完全赢过孩子,因为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回应你,例如,父母强势,他们变得懦弱或者叛逆;父母宠溺,他们变得无法无天……
也许你在某一次与他们的对峙中占了上风,他们表现出听话的样子,但他们的心已经慢慢离你远去。
这也就是《正面管教》中说的:“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01 不要过度关注
孩子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惩罚父母,主要是因为被过度关注。
从朋友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儿子在爷爷奶奶那里得到了过度关注,所以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牵动父母。
这种行为也能让他掌握主动权,他会越来越享受,很容易变本加厉。
所以,首先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关注,尤其是想让他们改变坏习惯时。
例如,在他们发脾气时,可以抱抱他们,或者岔开话题。
先不去评论错还是对,等大家情绪冷静下来,再一对一进行教育。
其次,他们的目的是掌握主动权,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主。
这时候,父母就该反思平时是否对孩子过于控制。
如果是,那就给孩子选择,让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掌握了主动权,他们就会慢慢淡化伤害自己的这种行为,毕竟他们自己也是痛的。
02 打破思维定势
有很多时候,父母会习惯孩子的反应,孩子也会习惯父母的反应,就像连锁反应。
例如,当孩子发脾气,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他肯定又想用头撞墙了。
你的一举一动会刺激孩子来做一些定势的反应。
当你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也就去掉了他身上的标签。
也就是说,你认为他是个坏孩子,他就不可能成为好孩子,你认为他是个好孩子,他也坏不到哪去。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纵容,而是相信。
相信他做一些不对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本性坏,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比批评效果要好很多。
03 就事论事
孩子天生就敏感,但对这个世界的解读能力很差。
我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说:“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懂,而是他们不理解。
他们常常会将一些事情误解,父母的责任不就是教会他们正确看待这件事吗?
所以,无论孩子做错什么事,都不要让他们认为父母不爱他们,错归错,爱归爱,父母永远是不完美的自己的避风港。
在和孩子讲道理时,要保证心平气和时,不然说出来的话,会像刀子一样刻在孩子心上。
最伤人的从来都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其实,我们处理不好亲子关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情绪在作怪。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都不要去处理问题,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处理好。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然后有耐心地一遍遍去引导他们。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我们都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那还有谁能接受?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决育儿问题。
我是80后的成长日记,喜欢我就点赞、收藏、加关注吧。
你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