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全书,最大的收获的便是如何抉择,了解决策的方法将对自己大有裨益。
利弊分析法
思考事物的两面性,更加全面的对比分析,可分为量化和非量化两个部分
矩阵分析法
让我们能更好的梳理信息,将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得出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象限法就是我们常见的矩阵。以日常生活为例,将所有事物分为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主要参考《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思考自己的时间主要被什么类型时间占据,进行调整,将自己的主要时间调整到Ⅱ区(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上),以防将其转化成Ⅰ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从而措手不及。
以Ⅱ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一下四个关键步骤:
1.确认角色。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家庭/工作/社区等
2.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事情,作为你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3.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实施时间。
4.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B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效用分析法
所谓效用,就是某个结果对我们的价值。效用分析通常跟概率一起使用。效用指的是“我们想要什么”,而概率则是指“我们得到什么”。
比方,一名大四学生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摆在他面前的有三种选择:成为一名旅行作家,加入外交部,或者进公司当一名销售人员。每种结果之所以会有概率,是因为该结果要求一定的技能,而这名学生此时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技能(根据所具备技能评估概率)。根据下面的分析,该学生“加入外交部”的期望值是最高的,所以理性地说,他应该选择这份工作。
计算效用的方法:你最想要的结果效用界定为100,然后以此为标准,将其他结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依次递减。比如说“旅行作家”的效用为100,那说明你非常想成为一名旅行作家,这是你梦想的职业。另外,每一种选择的效用最好是10的倍数,因为这样比较容易计算,而且坦白讲,其实效用只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可能精确到个位。
“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唯一影像未来决策的因素是两种选择的利弊分析。
理性来说,我们应该完全忽略沉没成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感情上却很难,我们会把它看成是浪费,本能地想要多投入一些时间或精力去挽救他们。很容易进退两难。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你在针对未来做决定时,都不应该考虑已经投入的任何成本。
有的时候,当我们对某件事产生心理依恋时,我们会成为“爱的奴隶”,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将其进行下去,这时要想打破这种心理依恋,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三件事情:
放弃这件事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之前的决定是错的——因为那可能是当时情况下你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找一些你信任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放弃之前的努力之后,你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当中,会换来更大的收益。而且你从之前这段经历中得到的知识、技能和感悟都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开展后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