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刚看完《七月与安生》,被人推荐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看。看完内心有点难受,整个故事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直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扣人心弦。
电影里,安生的身世比较悲惨,就像七月和七月妈妈说的,确实是,安生的命不好,从来都不是个幸运的女孩。看电影的时候会同情安生、心疼安生,爱上的男生却是自己最好闺蜜的男朋友;舍弃一切相随相伴的男友当着自己的面劈腿;好不容易以为自己找到了依靠、男人却遭遇车祸离世;就算最后自己和闺蜜终于重归于好,却也伴着七月难产死去的噩耗...
电影里,最难受的莫过于七月说着安生“贱”,因为安生靠着拼酒量混吃混喝...可是那是安生的倔强和自尊心啊,就像后来被安生一把拉扯大的小瞳瞳,用自己的零钱请家明喝咖啡,那简直是安生的缩影。
安生代替七月书写了她们的故事,也给出了理想的结局...七月和安生的人生纠葛在一起,从相识的那一年起就注定了。理想的结局里,安生变成了安分的七月,七月变成了流浪的安生。就像安生开始安于老陈的照顾,想要结婚稳定下来,而七月毅然离开不爱自己的男人,过上安生的流浪生活,走安生走过的路,看安生看过的风景,体验安生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其实悔婚以后,七月就去重复了一遍当年安生的生活,但是安生偏偏把最后的离别当做是七月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开始,设想七月终于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也活成了18岁后那个颠沛流离、又活得有趣、洒脱自在的安生...
这个电影里展示了不同人不同的生活选择,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放手追逐。中午的时候看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开篇就有大冰写的“真正牛逼的人生,应该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就像大冰说的,“你喜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喜欢,是否有尽力去触碰,是否有定力去坚守,是否有魄力去取舍,是否有权利去选择”。我很喜欢这两句话,我觉得说的很真实,很贴切...
看到《阿弥陀佛,么么哒》里,第一篇故事,男生患病,为了让父母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只好选择在自己去世以后去“折腾”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遗愿,其实自己最大的遗愿就是让父母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好地活下去...看完文章,看明白这“煞费苦心”,我眼泪就掉下来,确实,善良是一种天性,但是善意却是一种选择。男生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每一秒都很坚强,都很用力,即使是最后一刻,还想着自己怎样让父母走出痛苦...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坚强的男孩...
第二个故事是大冰的忏悔,因为自己的反应深深伤害了自己的兄弟。看到大冰写那时浮夸的自己,还有自己的耿直错愕,到最终自己对于同性恋的宽容。我想生活是讲究选择的,同性恋也不过是选择了自己的同性,其实对于这个话题,我觉得还是比较普遍的,自己不会很惊讶。成长的过程中,同学有这样的,大学的时候,跟同性恋前后排坐着听课...我从来不觉得同性恋有什么怪异,大家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的,只要当事人觉得幸福就好嘛。
有时候深深地觉得大冰生活的真自在,可以做鼓手也可以开旅馆,可以喝酒唱歌,也可以旅行流浪,过着很多人想要但是不敢追逐的生活,也像是一个收集故事的旅行家,写下一个个平凡人背后的精彩故事,帮大家实践着自己的“梦”...
每个人对于生活都有想向往,也有选择权。喜欢大冰说的“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先不说自己对于生活的选择,先说说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吧。我倒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自己可以背上相机和书包,去尝试那种流浪和走走停停的感觉,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去倾听各种各样的动人故事...
我也曾幻想过毕业去大城市漂泊,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小奋斗。我也曾设想过未来的生活,不要有很多的加班,不必为了多赚钱很辛苦很辛苦,生活自给自足有结余。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房子,但至少是个温暖有爱的小家,有人有爱的地方才是家。不一定要有炫目的装修和昂贵的用品,但是一定是自己精挑细选所喜欢的,要有简单的书架,还有我可以盘腿而坐的地板或者地毯,可以以各种姿势躺着看书的秋千椅...
电影里安生想要活到27岁,而结果七月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7岁那一年...
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珍惜生命里的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