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听书圈子,连续听了十几本书,感觉结果不如人意,大失所望。我感觉自己仿佛一只蠹虫,看似学了不少,其实依旧一无所获。
1.听书无法专注,适合零碎知识碎片,不适合学习整本书。
我听书一般在走路进行,一半心思还在脚步上,根本没办法投入聆听。偶尔接个电话,发个信息,和朋友闲聊几句,思维总被打断,就算主播声音再好听,音频时断时续,前言不搭后语,让人一头雾水。为了能理解书籍内容,我不得不无数次的倒退音频进度,反而耽误了不少时间。
累计每天消耗时间三个小时在上面,真正能听清主播说的内容还是自己休息时分的那一会儿。
此刻,我特别佩服那些自诩走路干活还坚持听书的人。
在我看来,走路听书只适合一分钟短篇,不适合长篇大论。
表面看起来我是在学习,实际上啥也没学到,这不相当于一句话,“你总是假装很努力”。
2.大咖讲书都夹杂了个人见解和私货,鸡汤味太重。
我选的是樊登读书这个平台,一篇书籍一般讲解不到一小时,可在这短短的一小时之内,真正有价值书籍内容却不多,大多是结合讲解者对这本书个人的理解和现实生活的描述。或许对某些人来讲,喜欢别人把内容揉碎了喂到自己嘴巴里,可我真的不感兴趣。
我不喜欢别人的思维强喂到嘴巴内,很多时候甚至还觉得讲述者对书籍理解和自己理解不一致,这就造成极大的不适。
本来好好的一本书,最后总会沦为一碗夹杂了不少佐料的鸡汤,好似不跟着他这样做,就对不起自己似的。
3.听书本为学习知识节省时间,可盲目听,不去思考不可取。
听了一段时间的书,我特意拿出一张白纸。尝试记下自己听过了什么书,里面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值得记录。
可滑稽的是,仅仅是一本《第3选择》能记录下来,这本书还是自己做了相应笔记,思考了工作生活中遇到同样情况下该怎么改变决策方法后才记下的,其他听的书本竟然都没记下来,最可笑的是,连书籍的名字都记不住。单纯的听看,知识不做复盘,和没学没什么差别。
一个听书者自豪的说自己全年听了八百本,我吓了一跳。的确,他工作自由,可以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完成这个目标轻而易举。
然而从另一个来讲,如果不去细细品味每本书的内容,一本书时长40到60多分钟,纯粹为了听书而听,听一千本我也信。
如果仅仅读而不思考不做笔记,和一只蠹虫没什么区别。
蠹虫一辈子活在书堆里,它的嘴巴不知咽下了多少文字,可仅为了吃而吃,谁也无法否定它的努力,可谁也没见过它的学识,仅仅是一只虫罢了。
妄图靠听书学习的我,真的好像一只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