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一本都市情感职业小说。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会觉得阅读过程可能会比较轻松愉悦。
初读了几章,不免小有羡慕嫉妒,可能是因为嫉妒年轻人那种没心没肺没有牵绊的日子,也可能是因为羡慕文章里不时流露出的小情调,继而会觉得这本书只适合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读,对已步入一地鸡毛的中年人(虽然我有一百个不情愿把自己如此归类)来说,这是可以呵呵一笑的“小儿科”。
但为什么我还要读下去?可能是因为想去看看别人笔下的职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可能是对书里的各个角色起了情感认同,也可能是因为作者那些故事情节的设计。总之,我读了下来。
我发现在读的过程中,我会不自觉的去进行分类,就像《小说写作教程》里说的那样,我无意识地去想:哦,这又是一个障碍,这里又制造了冲突,这些都是她为了渴望的事情所采取的行动……
好吧,我读书的目的已经不纯了……
不过,这本书读到最后,我还是有很多触动,当然更多的是关于职场,这些别人可能体会不到的地方。
放下书,有好一会儿,我都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写故事?
曾经,我特别不理解写虚构故事这件事儿。虽然我读了很多小说,被感动着、震撼着,可想到自己要去塑造故事就觉得不可思议。
我会觉得我们的经历本身已经够多够坎坷的了,为什么还要去虚构一个或者很多的故事,让主人公们去遭罪,这本身就是让自己过不去嘛。
所以特别不想让自己去陷入那些纠结、痛苦和难过中,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去躲避,于是每天想的都是要给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美好,让自己努力开心一点儿。
记得有人说,那些给人或者给时代留下烙印的好的作品一定是基于现实出发,反映现实揭示人性的,而那些所谓的美好终究是短暂的,会被很快遗忘的。
确实,拿我们自己的人生来说,幸福和美好总是短暂的,更多的是艰苦的奋斗、无奈的抉择、挣扎的经历……而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也是这些不美好。
所以,我的观点是有被改变吗?
我承认有一些动摇,最主要的可能是源于自己一些模模糊糊的碎片想法,是关于自己的职业经历。
因为,我很看重这样的职业经历。大学四年的知识储备和这些年来的亲身实践耳濡目染,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有很多困惑,有很多不理解,有的时候甚至是深深地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曾说我想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去改变点儿什么,哪怕只是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点儿正能量,发出一点点儿几乎不可见的微光,我都觉得是值得的。
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很天真,我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量,我能左右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生活。
可我还是不甘心,脑子里那些模模糊糊的想法总是不时地蹦出来,惹我困惑。
我也想立即斩断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想把职业和自己完全分离,互不干涉,我不需要倾注大量的感性因素,只理性平和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好。可内心里的不安分却怎么都不听我指挥……
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用顺其自然来打发自己。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我给自己设计的题目还是要回答的。我们为什么要写故事?我没有考虑的特别成熟,但也有一点儿自己的思考。
可以用故事去展示什么。展示现实的困境,展示不可回避的抉择,让更多的人懂得某人、某个行业甚至这个时代的艰难。因为有些人是不自知的,要对他进行启发,让他意识到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
可以用故事去塑造什么。塑造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可以引导人积极向善,塑造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可以启发人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吸取教训。塑造一个自认为更加完善的行业环境和发展愿景,告诉大家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实现。
可以用故事去揭示什么。比如揭示人性。那些在现实中不可言说的事情或者不解,都可以在故事里移花接木,最主要的是通过人物的取舍去影响现实中的人。
我能想到的也就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