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易云音乐的二道流
1..功能属性流
2.消息属性流
a.原型功能设计上
云音乐小秘书 歌词小护士 小红点
b.内容运营上
自造类的 云村人
歌单
每日歌曲推荐
tips
运营上是如何推动平台繁荣造势的
1.前期原型设计上就已经做了消息流功能规划 与用户交流 强化user参与感 与用户的互动 这样增加的用户粘性更强
2.交互不只是界面上的 更应该是精心设计过的消息流上的
3.如何让产品不冰冷 消息流的存在是解决方法之一
4.没有消息系统的app都是残疾 先要存在 然后是合理的数据运营和行为分析 这是长期的数据利好因素 放弃的人要么傻逼 要么是没有运营的能力和勇气 所以一刀切
2.微信应用号浅析
微信应用号近期被炒得甚嚣尘上 就宣传上看 我觉得对其未来前景和重要程度言过其实 我分析的方法是同类产品类比和以往经验的推衍
1.应用号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近亲企业服务号 只是前者单独把H5应用功能分离了出来 理论上两者是可以叠加的 但分开做功能属性更明朗 更专业 应用号就像销售 服务号形同售前售后服务 同时分离后对应用体验是个提升
2.现阶段应用号不可能取代APP 就像Web APP没能取代APP一样
依然是APP为主 应用号为辅 另外看现在APP平台的环境和体量就知道 大环境依然不会变 Web APP已炒了多年 但现在还是推进缓慢
3.未来应用号实际的效果如何参考微信钱包下的打车 京东购物等就能知道 但一般应用号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毕竟亲儿子是没法比的
4.虽然应用号对拉不动小微商户有积极意义 但不建议企业过分依靠应用号 这和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是一样的 尤其你是在和腾讯玩规则
5.防止应用号平台化的破窗效应 这点张小龙一定有考量 前期规则 后期处理 都能解决
3.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活动的对比
此处体验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活动的对比
微信支付有
1.周二的无现金日和七天的无现金积累奖励 都是实实在在的折扣反现 但只能用在支付抵扣上 所以两种活动 在返现力度上基本一样 实现的形式都是抵扣部分现金
2.值得注意的是周二无现金日一次的抵扣只是消费+1 而七天返现累计第八天抵扣 则是7+1的消费形式 这就是同样的运营成本 不同的运营形势 得到的不同的产品效能 此处体现为消费效应放大
支付宝也是消费后的
1.积分发放 这样的东西在用户概念里模棱两可的 不如现金来得直接明朗 不知道支付宝的产品有没有考虑到这点用户心理 或者考虑到了 没法做到 屈从于裙带内部产品的KPI 推广拉动 天猫 滴滴等
2.支付后刮奖 发券 但大多是没什么卵用的 打车券 天猫超市5元减免之类
综上 论产品合理性 效果的成功与否 支付宝负分 微信支付level up
tips
1.产品推广和运营先做本产品 主次要分清 裙带拉动不能影响自身产品运营的时效性 当然反向考虑 被拉动是好事 去拉动就未必是好事
2.产品要懂得屈服 为了生存 更要强硬 为了优秀
3.两者之间对比 同类活动 同类场景 所产生的效能却是云泥之别 可见微信产品的决心 以及张小龙的调教功力 猜测微信产品内部规定的不可为 一定比可为的 多得多也严格的多
4.用户使用概念的导入 和引导要直接 简单 不能有高理解成本 更本能模棱两可 一旦用户开始confusing就已经形同失败
5.还是老生常谈 做产品 知其不可为比知其可为重要得多
4.网易云音乐赞赏功能简析
未来新音乐平台走向的第一步:独立音乐IP拉动
最近新上线的网易云音乐赞赏功能 算是平台拉动的一大杀器 前期暂时对部分音乐人开放 后期会推及到电台 专栏等优质原创音乐内容 打赏的套路应用的场景很多 比如微博打赏 简书的文章赞赏等 但归根结底都是平台和音乐人互利 个人通过平台创收 反过来平台通过多音乐人多点开花 拉动平台繁荣 当然一旦网易平台成了气候 将不仅限于个人音乐IP一个新增长点 玩法还会更多
tips
体验消费的就近原则 距离体验场景越近 情感上的好感度越高 完成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边听歌边赞赏
边读简书文章边打赏
边聊天边发红包
边刷微博边抢红包
5.YouTube随后观看
YouTube的随后观看button真的是个很diao的设计 厉害的点不在设计本身 而更在于它的信息流为本思想
我们观看的内容由我们自己决定 当然这是在信息流的推荐干预下完成的
不跳转多页面 我推荐的就是你想要的 看得出Google的自信与自负
tips
推荐的内容是通过什么标准来定的 是搜索记录 观看记录 或者是订阅内容的种类
Google的数据分析很有意思 当然机器分析的东西 在于算法 有的确实有关联性 但有的就根本没毛关联
另 设置--速度 里的播放倍送也是个有趣的设计
6.用户心理补偿
evernote free限制了登录设备的数量 但是开放了应用密码锁
用户是诚实的 逐利 求效益的 最终才是粉丝 情怀效应
若让ta失去既定利益 就要给予其它的利益补偿
tips
1.great company把控产品质量 又能同时兼顾用户心理诉求
2.用户心理分析 用户侧写很重要 必须做
3.数据分析 用户心理分析 UED要结合 协同并行发展 才能做出真正的something cool
7.悲剧的神奇百货
感觉风格上神奇百货是在cosplay B站
不过边卖萌 边卖货的套路 还是值得称道的 至少新颖嘛
可惜的是再好的产品 管理层是屎所有都是屎
神百这种傻逼的人员变动和下架改版是怎样的2b leader才能做出来的事 不要讲什么壮士断臂阵痛后的重生 市场筛选优胜劣汰还需要一个阶段 但自己作死只需要一秒就没影了 甚至来不及说再见
8.产品功能点过载
我真的越来越不愿意用国内的app 不是我不爱国 是经历抛弃 回归 重识 过程体验后 得到的结果事实
我不满意的原因有三点
1.智障的设计太多不能忍 至少比例上多
2.国内应用太势利 明显地功能点过载 过多的臃肿功能反而拖累了核心功能价值
3.核心价值观的混乱 或无所适从 或走了歪路
tips
1.世上不存在万能的应用 核心价值始终唯一
2.臃肿的全家桶app只能拉拢小学生水平用户 无法用户大众化 甚至拉动高端用户
3.用户心理上是贴近功能足够 简洁无污染的产品的
9.消息系统很重要
设计合理的消息系统是一般APP 创作者与用户交互情感的管道
不可或缺 但做到合情合理 要考虑总体的业务逻辑 以及和信息流的关系
10.围墙和梯子
某种意义上用户是无知的 用户只关心产出结果 但不关心具体过程
所以产品在设计上对用户有引导和传到意义
有时候要搭梯子--提供便捷 有时候要筑起围墙--规避用户的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