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矛盾的词:“优秀的自卑患者”。
这样的人,在某一方面看起来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内心深处却是自卑,不认可自己的。
儿时或许不会显现出来,但随着长大,影响会越来越深。
在接触的所谓的“问题孩子”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即使有些表面上看起来超级叛逆、很有个性的孩子,内心深处也是极度不认可自己。
其实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像毒瘤,吞噬着孩子的自信、力量感、存在感、价值感、配德感。
而自卑感和严重缺乏父母家庭或者抚养者的“肯定、赞美、欣赏、认同”息息相关。
有篇题为《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或者也不能这样说》的文章,作者是从“一个电影院都没有的小县城”考入著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一中,再考入复旦的女生樊悦书。
她优秀吗?在我们看来无疑是优秀的,可是她也是自卑的。
原文中她列举的自卑因素不仅有家境、外表,还有见识、人脉和情商,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是无力的。
过于强势、爱攀比的家庭,强势家庭特点:
必须要听家长的,凡事家长说了算。
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甚至在家里装摄像头。
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家里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
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喜欢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在父亲越来越边缘化的时候,母亲会越来越强势。
过分苛求造成年幼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增,这个时候孩子就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过于强势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就是很软弱,要么就是很叛逆。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既压抑,也自卑。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卑的原因有很多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
人无完人,与其对孩子小心翼翼,不如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承担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