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二讨论的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情况下,如何来比较各种选择的问题。通过机会成本的衡量,我们可以较好的判断出哪种决策更好。那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已经有了具体的选择之后,比如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了,那要做到怎么样的程度呢?原理三就是在考虑这个问题,通过边际变量的衡量,我们可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要继续做下去。
在考虑边际变量的时候,可以引入两个很常见的概念,也就是收益和成本。收益是我们做了之后能够得到的东西,而成本是为了我们得到收益所付出的东西。所以当边际收益始终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我们持续做下去就始终是在获得相应的益处。而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就说明再做下去我们的总收益就会开始减少,这个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点也就是临界点。
可能这种边际变量的概念是在商业中更常见,因为商人需要反复考虑收益和成本的问题,怎么控制生产规模等等。而对于只是提供劳动力来获得收入的来人来说,他们需要考虑的是权衡取舍的问题,到底要选择哪一个公司。如果要去看边际变量在个人中的应用,就需要去考虑当人做好权衡取舍,有了确定的决定之后,再去看要做到某种程度。
比如我现在选择了学习《经济学原理》的方向,那我的收益就是学了这本书之后能够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并作用于现实。那我的成本就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那这里可以看到,其实只要是自己在用心花时间去学习,那自己的收益始终是远远大于成本的,这对我个人的认知,或者是应用都极有帮助,所以这件事情是值得我一直去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同样的,还有这个《老子》的学习,收益也远远大于时间的成本。所以当我发现,我原来做出选择要去花时间做的事情,都是收益远远大于回报的事情,比如说读经典,比如说打坐,比如说写日记等等。
刚刚反省的是在学习上,另外还有一些选择也是这样的,比如当我选择了眼下的这份工作,我需要去考虑我的收益和我付出的时间成本的关系。如果我付出了时间,却没有收获是多么可惜浪费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收益和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也应该去不断的反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因为这样收获的始终是自己,也能给他人带来有价值的服务。比如当我选择去爱一个人,如果我的所作所为没有去真的给到爱给别人,这也是多么浪费生命的行为。既然心给了我选择,那就用心地去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