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可能有些伪文青,一方面是由于本能,一方面是因为也想做一个更深刻的人。所以当时会找着看一些评分很高但是自己却看的云里雾里的电影,喜欢更加“有意义”的音乐;在追逐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很多优质的电影,也确实挺到了很多好听甚至抚慰心灵的音乐,但是也确实感受到了无聊与强迫,不是真正的喜欢,至今都记得那份百无聊赖的感受。
混沌的时候总是这样,发个朋友圈,也希望有所意味,希望表达出独特的自己;看本书总想一下得到启示;看个电影总是立即提升审美,顿悟人生。现在回想,我真是个功利的人啊,是多么愚蠢与见识短浅,才会如此看清生活。要知道太多生活的道理是在生活中,亲身经历一件事给你的刺激远比十本书深刻的多。先把生活过好,再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才不会本末倒置。不过这就是成长啊,在每一个当下做想做得事,当下就痛并快乐着,只是几年后的自己再回头看去,走了该走的弯路而已。
后来的不知道影响我了,也可能吃多了生活的苦,真正的认识到生来就是吃苦的这一真理,于是凡事总是让自己开心,渐渐洒脱起来。看书只看自己喜欢的,不在乎营养价值,本身看书能带来多少实际的东西呢,没必要那么势利,总想通过小小的增进达到阶梯式的飞跃本身就是轻视生活的表现。于是看电影先挑喜剧,哈哈大笑之后不去想背后还需要承载多少意义,其次在看感兴趣的,比如香港警匪,美国科幻之类的,需要慢慢体会看不懂还要怪自己审美不够的文艺片默默祝福。
还有朋友圈,虽然发的不多,但是偶尔还是会分享一些东西。以前绞尽脑汁想文案,想显得如何如何,反而失去了分享的快感。而且有一句话真的刺激到我:你就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仔细判断我觉得这句话不错,越没钱的越喜欢秀吃喝玩乐,越缺爱的越需要有很多人关心,我不觉得这是有问题或者错的,我只想做更加真实的自己。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高中同学。她经常发朋友圈,一天有个四五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她家里每一个人的亲戚的生日一定记录,孩子每个月剪的新发型,说了一句什么话,等等任何一件小事大事都会发到朋友圈里。令我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家里新买了一套房子,晒房产证的同时把家里一共几套房子都写了出来。刚开始面对这种刷屏的人我会觉得有些厌烦,但其实这就是别人的真实生活,当我还在纠结一两句话发的是否优美,配图是否特别,而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时,别人已经在记录真实的记录生活。我逐渐觉得朋友圈的意义就是这样的。
与熟悉的人分享生活,共同讨论,只要你自己不嫌烦,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吧,不喜欢你的人你也不会太喜欢。
不过我越来越忠于自己有一个坏处:现在的我觉得看到那些不太苗条但是同样有很多闪光点的人,优秀又招人喜爱,所以我竟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觉得体重身材也没那么重要,对体重渐渐松懈,这一次我忠于自己的懒惰了。一个能减肥成功的人一定是个狠人,但是对照生活的案例,有毅力又自律的人确实往往比较优秀。所以,减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